一前言
機械專業英語是專業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一個分支。ESP是相對于一般用途英語(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而言的,其研究開始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1]1977年,Strevens提出了其著名論點:ESP包括職業英語和學術英語。[2]對于應用型本科機械專業學生而言,其學習動機在于為將來工作作準備,因此需在職業英語方面予以側重。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專業英語是基于EGP發展起來的,因此,部分教師和學生仍然沿襲了傳統的教學或者學習方式。其具體表現為:
1學習動機模糊。許多學生認為專業英語只不過是在大學英語的基礎上學習一下專業單詞而已。據調查,本校往屆學生從事機械行業技術開發的人不及畢業人數50%,從而使學生認為專業英語可有可無。
2英語水平較差。民辦高校學生的基礎稍差,尤其機械類工科專業中,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畏懼情緒,對很多在EGP中學過的單詞還不能識別和正確發音。因此,需要針對他們的這些特點進行施教。
3缺乏經典教材。當前出版的教材并非盡如人意,即使是出版多次的教材依舊匱于機械專業的屬性,在取材上較為陳舊,從而使學生感覺到乏味。
4教學模式單一。當前大多數的教學中,依然延續了EGP中的語法與翻譯(grammar-translation)這種單一教學法,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后,學生仍不能流利地進行表述,這種方法被稱之為“不能交際、枯燥、無目標性、難度大、不實用”。[3]
三教學目標
《專業英語》是機械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程,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聽說、翻譯和寫作能力。根據往屆機械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和所教班級的就業意愿,教學以“學習但不限于機械專業英語”為主線,適當增加學習外延,使學生在學習的知識面寬度上有所拓展。因此,教學目標可歸納為:
1在聽說讀寫譯五方面改善語言技能;
2拓寬專業詞匯;
3具有在多種環境下使用英語的能力;
4樹立學生在工作中使用英語的信心。
四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
針對教學目標,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實踐與思考,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1需求分析。 [4]第一節課時,首先與學生探討學習專業英語的必要性。筆者曾在公司從事機電產品開發及中英文檔寫作,深知不論從事業務還是技術,有專業英語背景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另外,廣東知名招聘網站前程無憂的招聘信息也顯示,同時具有工科背景和良好專業外語溝通能力的綜合人員更受歡迎。因此,需要對學生從思想上對專業英語有高度的認識。
2明確專業英語和一般英語的異同。課上有很多學生反映專業英語和大學英語差別很大。針對這種情況,在課堂上進行頭腦風暴,讓學生寫出ESP和EGP的異同點。結果發現它們在相同點大于異同點,從而減輕了學生的畏懼心理。
3選材通用,與時俱進。應用類機械本科專業的特點在于應用,而不是在于研究。因此,教授學生時,沒有必要選擇一些偏門的材料進行分析。Miller認為,他在教專業英語時的成功之處在于,從一些工程期刊中選用了一些通用的材料,從而使學生學習起來更為有信心。 [5]為避免上課枯燥,筆者講述課文時,選擇實時的科技信息豐富課堂內容。譬如在講授“Rolling Contact Bearing”時,筆者從國外機械設計網站上摘錄了軸承的最新技術進行介紹,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深化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對課文或者摘錄材料進行重點句型分析與翻譯,或者播放國外某機電產品展會的視頻,并要求學生進行討論,以增強學生在聽、說、讀、寫、譯方面的能力。
4實例教學。據應用型本科學生的課堂反饋,他們都比較喜歡教師講述一些公司里的一些案例(Case),因此,可適當講授一些產品說明、產品圖紙類的文檔。為了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根據機電產品的手冊(Manual)進行閱讀、設計或者調試,可提供一些數控機床等產品的說明書在課堂上予以分析;中國大陸機械制圖與歐美許多國家的機械制圖(Drawing)視角不一樣,譬如中國大陸、俄羅斯等實行的是第一角投影,而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實行的是第三分角投影,因此,在課堂上展示實際的國外圖紙,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
5課堂模擬報告(Presentation)。在公司的實際工作中,往往會就某一項目( Project)形成分析報告(Report)。學生組織自己領域的課題更能激發其學習ESP的興趣。[6]因此,在課堂中引入Presentation。具體方式為:將學生分為幾組,每組自己選定或者教師指定某一課題組織材料,并由團隊中的負責人將報告在課堂上作定時陳述,班上學生對該項目的可行性或者結論的普遍性提出疑問。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表述能力、合作能力和查閱文獻的能力。課堂效果顯示,學生更傾向于自己選定課題,查閱的一些相關背景資料更為豐富,課堂提問者也比較活躍,美中不足的是,報告陳述者和提問者大多還是習慣開口說中文,這有待于長期的訓練。
6其他課程的輔助教學。《機械專業英語》開設在本科生大三上學期,他們已修讀過《機械制圖》、《機械設計》等有助于學習《機械專業英語》的課程,然而,仍然有相當多的學生不能準確理解課本內容。因此,筆者在講授低年級的《機械制圖》、《機電一體化》時,有意識地引入部分專業詞匯,以期讓他們在學習《專業英語》之前已經有一定量的專業英語知識儲備。這種方式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支持。
7專業詞匯的等級與趣味記憶。語言學習中單詞學習是重要的環節。[7]學習中,將專業詞匯按等級進行分類記憶,對于那些在EGP中有其他含義的詞匯要著重記憶,而其他的單詞則重要性次之,從而使學生在寬口徑就業方面更有優勢。另外,講授詞匯時,運用發散思維方法,就該詞匯的相近形式進行比較。譬如在講授“Transform”(變形)這個單詞時,詢問學生電影《變形金剛》(Transformer)這幾個字是如何翻譯的,這樣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有助于學生在實際場景中記憶單詞在不同場合下的含義。
8師資的培養。專業英語可由英語教師或者本學科教師教授,而既精通專業知識又懂英語的教師相對匱乏。專業英語包括會計英語、商務英語、機械英語、電子英語等多個分支,考慮到工科專業外語的特殊性,本校的實際狀況是,將工科英語(包括機械英語)由本學科教師兼任,但是這類教師在英語的語法、口語等方面并不擅長。另外,由于高校英語專業教師在其本科或者研究生階段,往往會輔修一些文科類專業,而工科往往難度偏大,由此導致輔修工科類的較少,從而使英語專業教師中既懂英語又懂某一工科專業的人才偏少。因此,這點需要高校在培養相關師資力量時予以引導。
五結語
ESP發展幾十年來經久不衰,其研究也在不斷深入,當前ESP組織每年都召開一次國際會議,權威期刊和相關的培訓在國外也非常普遍,而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基于此,我校機電工程系在此方面為應用型本科機械專業的培養作了有益的探索,通過這些努力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并有助于他們快速融入到將來的工作中。
參 考 文 獻
[1]Dudley-Evans,TSt John,M..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Strevens,P.Special-purpose Language Learning:APerspective[J].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s Abstracts .1977,10(3),145,163.
[3]Jordan,R.R.The Growth of EAP in Britain[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2(1),69,78.
[4]Diane Belcher.What ESP Is and Can Be:An Introduction.Michigan ELT,2009.
[5]Duff A.Translation:Resource Books for Teachers[M].A.Male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6]Miller,L..English for Engineers in Hong Kong.In J.Murphy P.Byrd(Eds.),Understanding the Courses We Teach:Local Pers pectivesonEnglishLanguage Teaching[J],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1 (1)236,255 .
[7]Adolph,S. Schmitt,N.Vocabulary Coverage According、 to Spoken Discourse Context.In P.Bogaards B.Laufer (Eds.),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2004(1)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