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這個改革對所有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觀念要更新,技術要進步,思想要開放,基礎要打牢。這些要求對于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進教師而言,無疑更是個挑戰。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看,由師范生至初任教師的導入階段對教師至關重要,這個“生存階段”不僅決定教師的去留,而且很有可能會影響他們成為什么樣的教師[1]。在這方面,從新教師的工作環境來說,學校領導、學校同事以及新教師自己,都應該做一些事情,為新教師的專業成長出力獻策。
一學校的加與減
1學校為新教師增加培訓機會
教師作為一名專業人員,就必須具備專業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識、所教學科的專門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等。招聘的新教師基本是大學師范院校畢業,雖然學生在學校里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及學科教材教法等專業知識,但是對中學和小學的教學活動是不熟悉的,他們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這就需要學校領導按照新教師的實際情況安排,在招聘的新教師上崗前按照他們分配后從事科目的不同分別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一段時間的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使他們分別掌握中小學教育學、心理學和相應學科教材教法知識,使其具有較高的專業業務素質能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做到得心應手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學校能夠為新教師多安排培訓機會是對新教師的最大鼓勵。新畢業的年輕教師心懷對工作的熱情,對教師工作的憧憬,來到學校,投入到繁忙的教學生活中。這個時候,學校領導對他工作的鼓勵以及支持,將是他能夠繼續認真工作的不竭動力。對于新教師而言,一些珍貴的培訓機會將是對他的最大鼓勵。雖然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都能滿足教師的需求,但是對于知識分子的教師而言,精神激勵是更高的需要層次[2]。在這樣雙重作用的影響下,培訓機會對新教師而言,是十分珍貴并且作用巨大的。
2學校主動為新教師減壓
新教師滿懷信心和教學夢想站在講臺上的那一刻,除了激動之外,他還會感到無限重的壓力。面對講臺下的眼睛,面對家長熱盼的目光,面對學校領導的殷殷希望,面對社會上對教師承擔重大責任的監督,相信任何一位新教師都會莫名地恐慌的。身在教師這個特殊的職位上,無形的壓力會讓人喘不過氣,更不要說是毫無實踐經驗又對自己要求很高的新教師了。
經過調查數據顯示,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在課堂管理、學生情況、人際關系、社會期望、自我期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壓力[3]。而這個時候學校領導應該為新教師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學校要增加對新教師的支持與幫助,多數新教師在尋求減輕壓力時,往往會傾向于尋求他人的支持。學??蔀樾陆處熖峁└嗟膸椭皩λ麄兊膭趧佑枰哉J可和積極評價,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及后顧之憂。并且學校應為新教師創設一個民主合作的、寬松的校園文化環境,主動關心新教師的生活,幫助新教師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研究表明,學校積極、寬松、和諧、合作的環境,對緩解新教師的工作壓力很重要。
二同事的加與減
1同事與新教師增加學習交流
根據上文提到的數據,新教師入職后面臨的最大壓力莫過于在教學方面的手足無措了,而要改善這樣的情況,除了要新教師自己的積極努力外,作為與新教師共處在同一個工作環境中的同事,一些老教師則需要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去積極幫助新教師解決在教學方面的問題,共同建成學習共同體,在學校內部創造共同學習進步的良好工作氛圍。
Altriter等人早在1993年對80位參加職業培訓課程的教師的調查中發現,“缺乏同事間的協作是影響教師培養專業能力的主要因素。教師工作的孤立性很難使他們常常與同事進行專業的對話、交流,很難形成專業共同體以反思工作中的誤區,并會因此產生不安全感、焦慮感[4]。Blackman在1989年就提出,教師專業發展在本質上是同事間不斷經過意見交換,感受分享,觀念刺激,溝通討論來完成的[5]。在教師工作中,教師對自身實踐的“省覺”與“反思”是促進教師成長的最強烈的動機作用,而其中熟悉該教師的同事的建議是一個主要的反思信息來源。另外,教育實踐的情景性賦予教師工作的創造性,教育實踐的價值多元性與理論復雜性要求教師與其他教師或專家展開教育問題的多元的綜合的探究[6]。
2同事與新教師減少利益沖突
教育是效果的群體性、工作過程的協作性都非常強的特殊工作,需要一種和諧、團結、協作的同事關系,才能達到提高自己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剛從師范院校畢業的新教師,或剛從其他學校調人新學校的教師,往往因為個人性格、氣質、修養的差異,很難做到盡快適應新環境、融入新集體,建立起良好的同事關系,因而不利于能力發揮,不利于生活愉快[7]。
人際關系的壓力和晉升的壓力是新教師經常面對的社會化問題。新教師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由于所處環境的差異及工作經驗的缺乏,與老教師相比,在工作中難以得心應手,不免出現種種問題。作為比新教師入行早的老教師不要因為新教師的觀念與自己不同,不要因為新教師的學歷高,不要因為新教師的硬件硬而在工作中與新教師發生沖突。將心比心,每一位老教師都是從新教師漸漸成長成為老教師的,另外教師之間的和諧相處對于工作以及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相信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和諧的工作氛圍對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是很重要的。
三新教師的自我加與減
1新教師加強自我學習
作為新入職的教師,首要的就是通過學習與鍛煉彌補自己實踐方面缺乏經驗的不足。教學中,對自己所教的專業學科缺乏應有的教育教學技能,使教學難以順利開展。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差異較大的狀況,造成教學方法難以適宜。因此新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技能上應多請教老教師,這些都是要靠新教師的自我主動實現的。
在課余時間,新教師要積極充實自己,做到自我提升。新時期向每個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雖然,新教師已經學有所成,掌握了較為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和較為廣博的科學文化的知識,但學海是無涯的,教海也是無涯的,只有不斷學習、好讀書,尤其是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勤奮讀書,掌握最新知識,不斷充實自我,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長此以往,持之以恒,就會有堅實的理論功底和扎實而廣博的業務知識,信念就會更堅定,頭腦就會更清醒,目光就會更遠大,思路就會更開闊,從而能夠“厚積而薄發”,在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方面富有成效地工作,在較高視點上審視教材、吃透教材,能夠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課程改革對教師自我學習要求的范圍更廣些,除了上面提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求新教師能夠在信念上、教育研究方法上面有所突破和建樹。而新教師的入職階段處于“生存關注”階段。這一階段教師有著強烈的專業發展的憂患意識,他們特別關注專業發展結構中的最低要求——專業活動的“生存技能”。[8]處于這個階段的教師如果能在關注教學技能方面的同時,再進行教師研究、課程改革觀念的更新的話,專業素養形成的過程將會更完善。
2新教師要減少自己的角色沖突
新入職的教師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在他還沒有及時調整好自己的角色認同的時候步入為人師表的崗位上,必然會有一定的角色沖突。教師是在學校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角色,這個角色的特殊身份要求教師不僅要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影響學生,還要通過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和感染學生。而剛畢業的新教師一時還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或者自身還沒有意識到學生身份與教師身份的不同。初任教師從學生的角色轉化為教師的角色,對教師角色的認識還是從書本中,或者是傳統的世俗觀念中來理解,沒有真正從實踐中來感受,因而角色定位不是很準確,更缺乏現代意義上的對角色的俯瞰,很大程度上僅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即所謂教書育人。如果教師在工作中僅僅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那充其量只不過是個教書匠,是個說教者。實際上現代教育理論,尤其是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傳統角色的定位中走出來,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教師的角色是多面的,可以是學生的朋友,可以是學生學習的指引者,但是無論教師角色怎么變,教師的本質角色是不會變的,就是教師要為學生負責,為學生指引方向。那么如何盡快從學生身份轉換到教師身份就是新教師應該盡快完成的了,而且這一角色的轉換他人的作用甚微,需要新教師自我進行角色調整。
在思想上要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的大學生,首先應該從思想上將自己的學生角色轉變到教師的角色上來。在實際教學中要處于主動地位,能駕馭全局。當一個班級的教育教學任務交給自己的時候,從思想上做足夠的準備,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這樣快速地適應新的形勢,也就能完成各項任務。
在心理上為自身角色重新定位。既然走上教師崗位了,就要面對現實,從心理上暗示自己,經過這么多年的學習,已經有了知識上的準備,能夠順利履行自己的職責,通過教學實踐的鍛煉,有了教學方法上的準備,能夠勝任教師工作,并且堅信,只要不斷努力,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規范日常行為,做到為人師表。
身為人師、以身作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都是人們對教師的要求和期盼。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日常的活動中應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要做楷模,課內課外要成典范,特別在學生面前要注意形象,讓他們從心理上盡快認同自己、接納自己。
參 考 文 獻
[1][8]王守恒,姚運標.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3,181.
[2]申繼亮.教師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35.
[3]宋宙紅,王琳.當前新教師心理壓力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教師,2008(1).
[4][5]賀菲.構建協作式文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5(1).
[6]尚茹.學習共同體:教師成長的新途徑[J].繼續教育研究,2007(1).
[7]王本君.新教師如何與同事相處[J].江蘇教育,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