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培養模式分析
學生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參與者,是繁榮校園文化、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力軍。現階段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學生干部的培訓和培養,形成了以團系統為核心的學生干部培養模式,以學生會、各級社團組織、基層班集體為指向的崗位選拔和培養模式,以“先鋒團校”“優秀學生黨員培訓”“新形勢下學生干部人才培訓”等培養更高層次干部隊伍的專題性培養模式。
1以團系統為核心的學生干部培養模式
共青團組織作為黨的事業的接班人,具有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和輸送優秀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團系統各級組織,如作者所在學校的校院(系)二級團系統,校團委、各院分團委都具有選拔和培養學生干部的職能和責任。校團委每年11月份都會舉辦中國政法大學團校基礎班,旨在對各院低年級班委、團支部等學生干部進行理論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訓,使學生干部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以及較高的理論修養和能力素質。培訓的內容包括政治理論、形勢政策教育、共青團知識、學生工作、社交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各院分團委也定期對所在學院的各班委會、團支部、團總支等基層學生干部進行教育和培訓。除了政治理論學習以外,各分團委主要結合本院專業特色對學生干部進行品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及職業人才培養、專業學習、組織協作等能力方面的培訓。
校院(系)二級團系統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和培訓,主要采用講座、互動討論、參觀、實踐等方式,實行教輔結合,團系統老師指導、高年級學生干部參與管理,對學生干部培訓情況進行量化考評的方法。在培訓期間通過組織一系列符合學生實際、突出重點的講座和活動,如專家講座、成功校友沙龍、能力拓展活動、考察和參觀等,充分體現出共青團組織嚴肅認真又充滿活力的特點。
2以兩會、社團、基層班委會等為指向的崗位選拔和培養模式
校院(系)學生會、研究生會、各級社團組織、基層班集體作為學生自我管理的自治組織,其存在和活動的宗旨就是服務同學、豐富校園文化、鍛煉學生能力。因此學生干部在學生會、研究生會、各級社團組織、班委會積極工作,通過實際工作在服務同學、為學校管理做出貢獻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質,這也是高校培養和選拔學生干部隊伍的重要形式。這些學生干部主要采用自我推薦、輔導員推薦、公開招聘、選舉等方式,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形成較為規范的干部選拔機制。對這些學生干部的培養和培訓,主要通過各組織內部高年級學生干部對低年級學生干部進行培訓,各相關學生組織之間定期進行經驗交流,校院(系)二級團組織設立專門機構和教師對學生組織及學生干部進行管理和指導告等形式進行。建立健全對學生干部的量化考評,其考評結果直接與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部榮譽結合起來,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學生干部考核機制。
3“先鋒團校”“優秀學生黨員培訓”“新形勢下學生干部人才培訓”等專題性培養模式
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以及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高校要培養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必須緊抓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學校要運用自身學術優勢,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對那些品學兼優、具備較強的社會工作能力的學生干部尤其是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級學生干部進行培育和培訓。作者所在學校就通過創辦“先鋒團校”“優秀學生黨員培訓”“新形勢下學生干部人才培訓班”等方式對優秀學生干部進行規范、系統、全面的強化培養,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拓展學生的視野和對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二學生干部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
1溝通老師與同學的紐帶作用
學生干部大多是學生中思想品德、為人處世等方面較為成熟的學生,與學生相處比較融洽。作為溝通老師與同學的橋梁,他們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干部能夠深入學生群體,他們的工作比輔導員更為具體和親切。這是因為作為學生中的一員,他們與普通學生一樣面臨著相似的學業、交往、生活以及工作等壓力和問題,更容易贏得同學們的信任,同學們也更容易對他們敞開心扉。而通過學生干部,輔導員也能較好地了解學生間的各種活動和思想動態。某些班級和社團工作由學生干部配合去做,也能加深老師和同學之間的相互理解,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
2在學生中起榜樣作用
高校學生干部多由自薦、公開應聘、學生民主選舉產生,他們大多數是在思想品德、個人修養、學習、社會工作、人際關系等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有著較高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在同學中能夠起到先鋒模范的示范作用。優秀的學生干部就是一個榜樣,一個標桿,其處事方式、行為方式對周圍的學生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3老師的得力助手
學生干部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學校、學院(系)、班團等事務,都需要學生干部配合老師去做,沒有學生干部的幫助和支持,負責學生工作的教師會埋頭于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不可能專心并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亦不可能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溝通工作做深做細。學生干部首先要明確職責,在有工作熱情的同時要增強其責任心,要敢于說真話,敢于做事,敢于為集體擔當,同時主動團結同學,樂于奉獻,樂于助人,在學生中樹立較高的威望。
三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幾點對策
學生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延伸和必要補充。但不可否認,學生干部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部分學生干部參與學生工作的動機具有較強的功利性;過多參與學校社會工作會占用學生干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部分學生干部不能很好地處理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學生干部多從事一些事務性或機械性的工作,難以提高和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此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工作水平。
1教育和指導學生干部準確自我定位
學生干部首先是學生。既然是學生就要首先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習做好,做一名合格的學生。學習首先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試想如果一個學生干部自己的專業課成績一塌糊涂,或思想品質低下,即使他工作能力再強,也難以在學生中擁有公信力,其干部的表率作用更無從談起。因此學生干部必須以學習為中心,同時協助老師做好宣傳、教育和動員等工作,引領學生并服務于學生,為學校的發展和穩定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通過工作實踐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組織協作能力。不能協調好這些關系的學生,說明其本身便不具備成為學生干部的基本素質和能力,也就不宜被選拔為學生干部。
2對學生干部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和素質培訓
高校應該注重學生干部的培養,并將學生干部的培養體系化、規范化、制度化,形成以團系統和學工系統為龍頭,院(系)分團委、年級辦為支撐,各級黨委、教務部門、宣傳部門為依托的學生干部培訓體系。通過團校、先鋒團校、黨校、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及座談、素質拓展等,對各級團學組織學生干部進行系統的理論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學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綜合素養;邀請心理專家、校資助管理中心教師對心理委員、生活委員進行培訓,提高學生干部的專業技能;輔導員老師對學生干部也要悉心指導。最終使學生干部能夠端正態度,端正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動機,科學掌握管理規律,保證工作高效完成。
3根據規定對學生干部進行必要的獎罰
學生干部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為學校和院(系)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因此在公正、公平、公開的前提下,要對學生干部在推優、入黨方面優先推薦,以使他們在安心為集體服務的同時保證個人的成長成才。學生干部在學生中理應具有表率作用,針對發生在學生干部身上的違紀行為應該根據制度嚴格處理,杜絕對學生干部的縱容包庇行為。
4鍛煉學生干部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當代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高校應組織和參加一系列旨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競賽或活動,為提高學生干部綜合素質創造和提供更多平臺。學生干部也應通過參與社會工作事務,在工作中鍛煉其團隊、協作、組織、策劃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勤學苦干和樂于奉獻精神,在工作中學會做事、做人,提高其綜合素質,實現自身全面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徐毅,等.論我國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高等函授學報,2007(5).
[2]張志遠.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焦作工學院學報,2004(3).
[3]李興才.高校學生干部的作用及其培養[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0(12).
[4]孫劍明.關于培養高校學生干部的幾點思考[J].今日南國,2008(12).
[5]周六春.論新時期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