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高中生物課程改革以來,人們把目光都集中在必修部分。一邊高喊著不忽略選修部分,一邊冷落著選修部分。我們通過對不同版本選修部分的初步研究,認為選修部分對于《課標》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往往更容易實踐,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突破口,尤其是《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模塊,所以,對選修部分的研究和比較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五個版本的《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模塊的編寫模式進行了比較和分析。
一人教版選修一模塊
以“課題”的形式編寫教材。將《標準》中列出的具體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歸納為6個專題,下設16個課題。各個專題相對獨立,沒有嚴格的先后順序。除非特別說明,各個課題也相對獨立,所以,師生在選擇實驗時,無需顧慮教材編排的順序,只需先從專題層面選擇某項生物技術,再從課題層面選擇實驗就可以了。本教材對《標準》內容進行了重新調整,把“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內容分成兩個專題,同時也把“生物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分為兩個專題,使內容排列更為條理化。在呈現方式上,各個專題和課題都遵循以下原則:
1“課題背景”創設了初始的探究情境,通過突出生物技術與學生生活經驗、社會生產生活的聯系,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2“實驗設計”鼓勵學生自主研習和設計實驗方案。此外,教材還有大量的旁欄問題,大多是引導學生思考“應該怎樣做”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對于探究的結果,教材以“結果分析與評價”引導學生總結、反思和表達,不斷進取。“課題延伸”和“相關鏈接”則體現探究的開放性,鼓勵有潛質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發展。這些欄目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自主探究留下較充分的空間,避免讓學生“照方抓藥”。
3鑒于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需進行必要的知識鋪墊,并通過畫出操作流程圖等方式,引導學生理清探究思路,操作中需特別注意的地方給予適當提示。
4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浙科版選修一模塊
完全按照《標準》中內容標準的順序來安排教材內容,圍繞《標準》活動建議編排實驗,體現“實驗”模塊特色,共分四部分,13個實驗。在呈現方式上,教材的版面和欄目非常簡潔明了,遵循以下原則:
1開宗明義,提出實驗室工作守則,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這不僅是科學研究工作所必須的,也有助于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包括日常生活,良好習慣的養成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2介紹了生物技術的定義,概述生物技術的內涵、歷史、發展過程、應用、前景、以及與生物化學和生命科學的關系,讓學生對于生物技術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生物技術的熱情,培養學習興趣。
3每一部分開篇點明研究的現實意義,每一部分都由若干個實驗組成,每個實驗首先指明實驗目的,包括知識方面和技能方面的。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也有利于學生的自評、他評和老師的評價。
4以很少的文字進行了簡單的知識鋪墊,然后介紹實驗的設備及用品、材料和步驟,步驟介紹的比較簡單,而且和其他版本的教材比較,省略了很多步驟及技能的指導。
三中圖版選修一模塊
以“章節”的形式編寫教材。內容全面具體,增加了更多可選擇的探究內容。各章節的編寫按照以下模式進行:
1每章的開始都設有“課題研究”,開篇點題,在“研究計劃”中明確本章的主要內容,在“總結交流”中指出本章的重點,這樣讓學生從宏觀走進去,又知道具體要做什么、掌握什么,從而明確本章的學習目標。
2每節通過“背景知識”欄目為后面的實踐活動做好知識的鋪墊,包括最基本的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等,敘述簡潔、圖文并茂。通過“相關鏈接”欄目做好技能的鋪墊,在“實踐案例”中完成相關實驗。“實踐案例”是該教材的特有欄目,包括材料器具、活動程序、結果分析等。通過介紹較為詳盡的實驗操作過程,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一個可參照、可借鑒或者可模仿的具體案例,其目的是為每個學生提供充分動手的機會,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理念。教學條件尚差的學校,可基本按照“實踐案例”的程序,完成實驗操作。而教學條件較好的學校,則可參照“實踐案例”,選擇性地進行重組和調整,設計出可行性更強的實踐活動方案。
3中圖版最顯著的特色就是每節都有若干個“探究活動”,具有較強探究性和開放性。如果說“實踐案例”是屬于模仿水平的技能訓練,那“探究活動”則是對“實踐案例”的一種變通和認知層次上的提高,屬于獨立操作水平的技能訓練,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教育,使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學探究的良好習慣和能力。在“探究活動”欄目中,提供2~3個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活動建議”。該欄目的設計,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以及與同伴交流的方式,擴大實驗研究的范圍,拓展思維的空間。
四河北版選修一模塊
以“章節”的形式編寫教材。各章節的編寫按照以下模式進行:
1本套教材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生物學發展史的教育。每章的開篇設置了“技術發展歷程”欄目,介紹相關的技術的發展歷史。每章開篇還介紹了每節的主要內容,明確每節的學習目標。
2河北版教材在呈現方式上是采取先呈現“實驗”或“探究”,然后總結知識,后面又安排了“課外實踐”欄目,秉承了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思想。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技能卡”的設置,突出了對實驗技能的指導。如,手提式高壓蒸汽消毒器的使用、環境中微生物的接種方法等都是以“技能卡”的形式呈現的。
五蘇教版選修一模塊
以“章節”的形式編寫教材。蘇教版教材內容的確定,主要根據《標準》的體系,但有較明顯的創新之處。不只是按照《標準》提出的13個實驗的具體內容編排教科書,而是重新將實驗內容進行分類,分為生物無菌培養技術實踐、發酵技術實踐、酶的應用技術實踐、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實踐”4個部分。各章節的編寫按照以下模式進行:
1教材的開篇是“學習指南”欄目,通過和學生一起閱讀,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要求,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幫助學生利用好教材,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在“緒論”中介紹了生物科學是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之一,強調實驗是開啟生物科學王國的大門,激發了學生對于生物科學的興趣,明確了科學實驗對于生物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3“學習目標”和“關鍵詞”是蘇教版高中生物具有顯著特色的小欄目,對于學生初步確定“核心學習”這一意識有好處。關鍵詞一般出現在正規的學術論文中,中學教材中設置關鍵詞還是罕見的。通過關鍵詞與《標準》中的具體內容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它們之間相互對應程度是比較高的。作為“學習目標”的重要補充,關鍵詞具有更簡潔、明了、易記的特征,而且可以讓學生逐漸養成使用關鍵詞進行閱讀和檢索的良好習慣。
4蘇教版基礎知識介紹得比較詳細、全面,“邊做邊學”和“課題研究”的欄目實踐活動采用身邊容易取得的材料,降低了實踐活動開展的難度,提高活動的開出率,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訓練學生動手的能力。
5蘇教版延伸相關鏈接,鏈接了權威文獻,注明書名、作者、出版社,有心的同學可以便捷地搜尋到此書籍。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五個版本教科書各具特點,形式多樣,均滲透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思想,新教材在設計和編寫上給使用新教材的教師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感受,為一線教師實施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支持和幫助。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研究教材,利用好教材,看到每個版本教材的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參 考 文 獻
[1]畢鵬.山東省高中生物新教材評析[D].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07.
[2]郭永峰.中圖版高中《生物學》教材的特點簡析[J].生物學教學,2006(10(.
[3]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吳兢勤,朱正威.人教版“生物技術實踐”簡析和教學建議[J].生物學通報,2005,40(6):28-30.
[5]王憲國.中圖版高中《生物學》教材的編寫理念和特色[J].生物學教學,2006(5).
[6]吳相鈺,劉恩山.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2007(3).
[7]鐘啟泉,崔允淳,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8]張新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