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獨立學院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障礙
(一)繁重的教學任務壓縮了鉆研學術的時間與空間
高校教師的工作特性決定了對教師在學術上的高要求,他們不是解決“句讀之不知”的初級要求,而是要具備解決大“惑”,引導學生去專攻“術業”,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韓愈就為我們做了注解,今天對高校教師的學術要求就更高了。但是,獨立學院由于在生源和資源上都存在著缺陷,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學校下達的硬性指標、工作量與青年教師自身利益緊密掛鉤,不僅僅是課時量大,而且經常要同時上幾門不同的課程,有些還是教師并不熟悉的新專業、新課程,常常是教師前一天研習教材,第二天便夾生不熟地現炒現賣。加之青年教師剛剛登上講臺,教學實踐時間短,教學經驗不足,更難駕馭教學內容,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身心疲憊的教師很少有時間進行學術研究,也很少有機會參與國內國際的學術交流與研討,就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地低水平重復,教師自己沒有進步,學生也很難接觸到學科前沿知識。
(二)重考核、輕指導的終結性教師評價,不利于青年教師職業技能的快速提高
目前大多獨立學院的教師工作考核,首先是教學工作量的完成,其次是學生、同行、督導專家等不同評價主體的期終教學測評。工作量方面的考評往往只看量,并不能評價“質”;在測評上,同行與督導人員也是重視量,而獨立學院的學生對教學優劣的辨別能力是值得質疑的,他們之中有不少是混文憑的,只要老師寬松,就打高分,而要求嚴格的老師也許不受學生歡迎,評分并不見高。也就是說這種單一的終結性評價,并不能有效地引導教師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根據評價結論進行獎懲以后,很少有相應的指導和培訓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么聽任學校獎懲,對評價不當一回事,要么投其所好,做些表面文章,“研究”打分規則,提高自己的考評分數,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毫無益處。
(三)受壓抑的工作環境培養不出思想素養高的青年教師
青年教師渴望得到良好的自我提升與發展的機遇,但由于資歷、經驗等方面的不足,青年教師在申報、完成科研項目等指標、任務時就明顯處于劣勢。在這種缺少學校精神支持與物質幫助的環境中,青年教師長期被動適應,帶著“壓抑”上課,形成加班加點、“勤奮”工作的假象,從反面導向朝著缺乏情感意志、忽視教書育人的方向發展,阻礙著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 發展性教師評價的應運而生
目前許多獨立學院實施的以量化為依據、以獎懲為標志的終結性評價,對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造成了許多障礙。教師專業發展需要一種緊張有序的節奏和身心輕松的氛圍,只有物質刺激與精神刺激兩方面妥善結合,才能使青年教師感覺到既有前進的動力,又有成功的希望。美國心理學家弗魯姆(victor.H.Vroom)的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提出:激勵力量=效價×期望值,我國著名的管理心理學家俞文釗教授,在長期的心理研究基礎上,也提出了如下著名的公式:激勵力量=∑f(物質刺激、精神刺激)。這些激勵理論,就激勵機制而言,物質激勵是最基本的機制,在一般情況下起著主要作用,精神激勵是一種輔助性機制;就激勵方式而言,物質激勵遵循的是“刺激一反應”方式,精神激勵遵循的是“激發自覺”方式來實現的;就激勵效果而言,物質激勵直接顯著,精神激勵間接久遠,兩者各有所長,也有所短。因此,合理的教師評價應恰當地運用外在的“懲罰”與內在的“發展”的雙向激勵作用,發展性教師評價就是為了克服終結性評價的不足,充分考慮教師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而提出的教師評價新思路。
首先,發展性教師評價注重形成性評價的作用,以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為根本導向,尊重教師的人格和尊嚴,強調教師之間、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能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熱情和需要。其次,發展性教師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評價促進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關注教師的每一步成長和發展,力圖在教師成長和發展的每一階段設計適當的教師評價方案,通過評價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目標,用評價和目標激勵教師內在的發展動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最后,由于發展性教師評價倡導一種平等、民主的評價關系,容易形成一種真誠合作的新的同事關系,可以緩解教師中存在的人際關系緊張的局面,這樣同事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探討教學心得和體會,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機制,有利于促進教師健康人格的發展。
發展性教師評價打破了原有教師評價的定勢,為青年教師自我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通過發展性教師評價使青年教師建立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成長機制,成為青年教師能動發展的內驅力。在高校教師評價體系中,發展性教師評價的提出與推行,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一定的現實意義。
三 發展性教師評價開啟了獨立學院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綠色通道
(一)發揮獨立學院的體制優勢,突出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民主化、學術性特點
當前大家對發展性教師評價有了一定的認識,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一些嘗試,但仍處在一種猶豫和不確定的意識狀態,實踐過程中表現為偶發性、間斷性、不系統……這就需要制度的引導、保障和約束。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年輕的辦學力量,由于其由社會投資,內部管理機制都比較靈活,與傳統的高等學校相比,可以更快地適應發展性教師評價方法,獨立學院應采取有效措施引導領導觀念的轉變,建立專門的機構,理順各種關系,制定行之有效的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明確各方職責,通過專職人員進行組織實施。當然也要兼顧大學組織作為一個學術機構所應具有的特點,確保大學教師追求學術自由,反對過多的約束和單一目標,因此在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的過程中必須重視評價過程的民主化,強調評價主客體的平等地位,保證評價程序的合法化,體現公正、公平、民主、平等的民主理念,弱化其行政強制色彩,以免行政越位,防止對評價過程的過多干涉和對評價結果的濫用。
(二)合理利用獎懲因數,完善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促進青年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評價
獎懲性與發展性教師評價相結合是目前比較公認的觀點,但在實踐操作上仍然遇到諸多困境和矛盾。二者在一定的條件下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從長遠來看,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獲得專業發展與獲得獎勵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發展的結果本身是最好的獎勵。發展性評價不是不與獎懲掛鉤,而是不直接掛鉤,發展的結果是與獎懲聯系在一起的;獎懲性評價中的獎懲雖然不直接服務于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但也客觀地拉動了青年教師專業的發展。大量研究表明:獨立學院青年教師都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因此幫助他們提高與發展比簡單判斷他們的工作等級更加具有意義,獨立學院的領導要實現“管理就是控制人”到“管理就是發展人”的觀念轉變。由此可見獨立學院在未來的青年教師評價體制中要以他們的專業發展為根本導向,營造青年教師之間良好的合作氛圍與環境,強調青年教師對評價的參與以及評價者與被評價者對評價指標的一致性,適度利用獎懲因數,有機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通過評價為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可行性目標,從而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可持續性發展,實現獨立學院發展目標與青年教師個人發展目標的融合。
(三)提高多元評價主體的評價能力,發揮發展性評價的效能,實現青年教師的職業成就感
由于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項專業性與綜合性都很強的復雜工作,因此,它對評價者的要求很高。鑒于此,一方面,要加大對評價者評價技能的系統培訓力度,提高評價者的面談技能、聽課技能、溝通技能;另一方面,要提高評價者的職業素養。獨立學院評價的核心目的是為了青年教師的改進、發展與提高,因此評價者的重點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行為,不應是青年教師的人格與習性,不應挫傷青年教師的自尊心。 另外,發展性教師評價的評價主體不只是督導專家這種特殊群體,同事、學生都是重要的評價主體,其中學生評價非常重要,他們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了解最清楚。但是獨立學院的學生無論是知識基礎還是紀律性都不是很令人滿意,尤其是青年教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滿腔熱情,對學生期望值很高,一開始就嚴格要求學生,然而學生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往往把握不了重點,帶情緒評價的現象也并不少見。因此提高學生的評教能力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方面,美國著名大學的教學評價可供我們學習,其評價項目不但檢查教師的教學態度和行為,而且充分了解學生通過教學在各個方面所取得的進步;不僅關注教師對課程體系和知識內容的處理,而直注重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注意、尊重、關心和幫助。例如,波士頓大學在學生評教中問到“教師對問題的解釋是否有助于你深刻理解課程的內容”;紐約州立大學“你是否能夠將學到的概念和原理應用于相關的問題情境”;加州理工學院“你希望在課后與教師一起討論問題嗎”;康奈爾大學“教師設置的問題是否能把你帶進研究的樂趣之中”;普林斯頓大學“課程是否激發了你在課下探討問題的愿望”。這樣從不同維度考查學生對青年教師的評價,更加具有真實性、代表性。總之,提高多元評價主體的評價能力,充分發揮獨立學院發展性評價的效能,可以從源頭調動廣大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綜上所述,發展性教師評價與獨立學院培養年輕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相輔相成,獨立學院以青年教師為專職教師主體,而發展性教師評價對青年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極有幫助。因此發展性教師評價能夠增強獨立學院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自主意識、明確獨立學院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引領獨立學院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進程。
參考文獻
[1]呂香妹,論高校組織特性及對教師評價的影響[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175
[2]蔡敏,美國著名大學教學評價的內容特征[J]外國教育研究,2006(6)
[3]王文靜,校本的發展性教師評價[J]中國教育學刊,2006(7):70
[4]趙德成,當前教師改革評價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教育學刊,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