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技術的普遍運用,已在擴展企業管理幅度、提高管理深度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也對稅務稽查提出了新的要求。現行電算化條件下的稅務稽查過多關注財務信息,實質上仍是傳統手工條件下稽查方式的生搬硬套,未能有效利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價值,也無法在稽查思想和稽查手段上適應經營主體的新情況。
基于管理信息系統的稅務稽查有以下新特點:
一是出于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首先要考慮稽查對象的信息規范程度和內控流程,也就是在就企業涉稅情況稽查之前對其信息系統設置、管理軟件自身安全情況作出評估,以決定是否采信自管理信息系統中得來的數據。這涉及信息安全審計等方面的內容,在傳統的稽查模式中較少體現。
二是與管理信息化推進相適應,大型企業計算機系統在經營效率與成本壓力的綜合權衡下形成了硬件集中建設、信息集中處理等局面。這就使大型企業跨行業、跨文化綜合管理成為可能,體現在該類集團財務管理上,尤其在所得稅匯算清繳上,復雜程度大幅上升,稽查難度成倍提高。隨著總部集中管理程度加深,帶來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再度深化。原有的總公司-子公司管控模式及事業部、業務集群劃分方式將逐步被總公司-分支機構-派出機構-辦事處的直接管理所取代。結構扁平化的直接后果體現在財務管理上,即分支機構的財務自主權逐步受限,并出現了集團內部成立獨立的財務公司全面負責集團內部結算、資金管理、款項收付的新局面。大量財務信息集中在總部或集團財務中心,使得傳統稅務稽查對異地分支機構的調查出現困難。
三是在會計電算化條件稽查中往往“就賬論賬”,把會計核算軟件當做提取財務數據的工具,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為稽查工作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經營信息,這些經營信息配合企業財務狀況,往往能從中挖掘企業更多隱秘行為。更重要的是,由于運行管理信息系統的企業往往規模較大、遵從度較高、數據量較大,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企業常用的設置不同“賬套”的情況極少,更有利于配比原則、核定方法、測算手段等具體稽查辦法的應用。
構建與管理信息化相適應的稅務稽查方式,要求對稽查手段、稽查思想、稽查系統、人員配備、監督管控等全面重構;要求在選案、檢查、審理、執行的稽查四步驟中環環相扣;要求對財務信息、生產信息、經營資料、業務規范等全面把握。總之,基于管理信息系統的新型稅務稽查模式,是一個對信息流、工作流的重新整合,是提高稽查效能、“以查促征”的最佳落腳點。
以上提出的是稅務稽查的一個新的視角,然而囿于法律法規不健全、稽查隊伍不配套、相關研究不成熟,基于管理信息系統的稅務稽查方式只能在少量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前期試點,但作為未來發展趨勢,提早關注和積極準備有助于稅務部門在稅務稽查上占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