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有云:清正在德,廉潔在志;身有正氣,不言自威;有公德乃大,無私品自高……古往今來,有德有志者,不勝枚舉;反之,貪污腐化者,亦大有人在。在此,我們搜集了國稅系統的幾個典型案例,作為一道廉政警示牌,時刻警醒我們,使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清如水,平如衡”。
案例一:一輛普桑的代價
曹某,男,原系某市國家稅務局國際稅務管理處處長(正科級)。因涉嫌受賄罪于2006年9月21日被該市人民檢察院刑事拘留,9月30日被批準逮捕,2007年5月28日被該市某區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一審判決后,曹某不服,提出上訴。2007年9月3日,經該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裁定,鑒于曹某在二審期間檢舉他人犯罪,具有立功表現,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
主要犯罪事實:
2001年年初,時任某市國家稅務局所得稅管理處處長的曹某經手審批某投資公司的企業財產損失稅前核銷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曹某向該公司總經理葛某及財務部經理朱某提出要求解決交通工具,葛某、朱某經商議后決定送給曹某汽車一輛,考慮到該投資公司財務比較嚴格,決定購車款由該投資公司的關聯企業支付,并由朱某具體實施。
2001年7月,在征得曹某對車型、顏色的要求之后,朱某以關聯公司的名義與某汽車出租有限公司簽定了一份總價款為144379.50元、付款期為一年的分期付款購車合同,購置了一輛普通桑塔納轎車給曹某使用。2001年10月曹某提出將該車過戶至其名下。2002年9月,該公司將過戶資料交給曹某,曹某持所需資料于同年9月28日將該車過戶至其名下,其實際并未支付車款。經鑒定,該車在過戶時價值人民幣103300元。案發后,該車輛已被檢察院扣押,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該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認定,曹某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并沒收受賄所得的普通桑塔納轎車一輛。
案例二:勿以“蠅頭小利”而為之
甄某,男,現在某縣國稅局計劃征收科工作,副主任科員。2009年3月,甄某利用納稅人身份證辦理手機卡,供自己和親屬使用,在納稅人中造成不良影響。該縣局對甄某的錯誤,給予了通報批評,并扣發一個月月度考核獎及季度考核獎。
事件基本情況:
2009年1月20日,某縣局接到群眾舉報,反映甄某在納稅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利用納稅人身份證辦理了手機卡,供自己和親屬使用。
經調查核實,甄某在辦稅大廳工作時,拾到納稅人俞某的身份證,未及時上繳相關科室,也沒有想方設法找到納稅人物歸原主,而是私自藏匿。2007年3月某日,甄某要求其在移動公司工作的朋友幫助辦理兩個手機卡號,因辦理手機卡號需要申請人的身份證,于是甄某把私自藏匿的納稅人俞某的身份證交給了朋友,冒充俞某的身份向移動公司申請辦理了兩張手機卡,供自己及其母親使用。事發后,甄某已將上述兩個手機卡和身份證交還給納稅人俞某,同時結清所發生的費用,并向其道歉。
案例三:魚為誘餌而吞鉤,人為貪婪而落網
陳某,男,先后在某市國家稅務局稽查局、稅源管理一科工作。因涉嫌犯受賄罪于2009年4月15日被該市人民檢察院刑事拘留,同月29日被批準逮捕。2009年7月31日,該市人民法院鑒于其自動投案自首,并且檢舉他人犯罪,具有立功表現,以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二年。
主要犯罪事實:
2004年12月的一天,時任稽查員的陳某在協查該市某領帶織造有限公司涉嫌非法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一案時,受該公司法人代表魏某的邀請,在車上單獨與魏某見面,當魏某向陳某詢問案件處理的后果時,陳某輕描淡寫地說:“后果可輕可重,輕則行政處罰,重則追究刑事責任。”恐慌不安的魏某聽出了弦外之音,當即拿出8000元購物卡,請陳某“多多關照”。陳某“笑納”之后,爽快地表示會幫助疏通關節。
有了第一次接觸,此后兩人之間的交往便“密切”起來。為得到陳某的切實關照,魏某頻繁宴請陳某,在“娛樂”和“消費”中拉近兩人的關系。同時,陳某又分別于2005年中秋節的前一天和2005年春節前一天在魏某的辦公室收受魏某送的國商購物卡8000元和5000元。受了魏某的錢財,陳某不僅與魏某一起做“手腳”蒙騙執法機關,還多次“履約”疏通關節,使案件得以從輕處理。
這起案件后,魏某對陳某的表現非常滿意,認定陳某是個“好人”,于是兩人成了“知心朋友”,繼續保持著交往。2007年春節期間,陳某開口向魏某借錢,魏某大方地送給陳某5萬元現金。
2007年10月,陳某的崗位從國家稅務局稽查局的稽查崗位輪換到稅源管理一科的評估崗位。在對浙江某顏料有限公司進行納稅評估過程中,為該公司提供所謂的關照和幫助,在該市越鄉茶樓,收受該公司財務經理洪某送的國商購物卡5000元。
2008年4月,在對該市某工貿有限公司進行納稅評估過程中,又為該公司提供所謂的關照和幫助,在賓館吃飯時,收受該公司投資人王某送的國商購物卡5000元。
2009年4月份,陳某在得知“知心朋友”魏某因非法集資及詐騙罪被檢察院控訴后,對自己所犯的受賄事實也感到忐忑不安,終于在2009年4月15日自動到市人民檢察院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案事實,并檢舉他人犯罪,自動退清全部贓款。
(以上案例來源于《紹興市國家稅務局廉政網》)
案例啟示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上述案件給予我們很多警示和教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每一名稅務干部必須引以為戒。
一: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為官者必先為德,從政者必定從民。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由于各種矛盾的交織和碰撞,使得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在思想上、認識上產生了困惑和迷茫,對馬克思主義產生信仰危機,對共產主義理想產生動搖,最終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曹某受賄犯罪案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沉痛的教訓警示我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名國稅干部應“吾日三省吾身”,時刻提醒自己,算清政治、經濟、人身、家庭“四筆帳”,自覺避開“四條高壓線”,自覺抵制金錢物欲的誘惑,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否則,無論是誰放松了理想信念的追求,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都將跌入腐敗的泥潭,成為人民的罪人。
二:正確對待手中權利,牢記為人民服務宗旨。
貪一分,百姓惡十分;廉百分,百姓喜萬分。陳某的受賄案再次警示我們,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崗位、都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作為一名稅務執法人員,必須擺正個人與權力之間的關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不能把手中的權力當作追求享樂、謀取私利的工具。否則,就會被人民所唾棄,受到法律的嚴懲。
三:建立監督制約防范體系,完善內部管理制度。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稅務機關要探索建立和完善內外監督制度,健全強有力的監督網絡。要加強對重要崗位、重要環節、重要事項的監督。同時要拓寬監督渠道,從“八小時”之內延伸到“八小時”之外,從“工作圈”擴大到“生活圈”。一旦發現個人的消費水平和生活方式與薪金收入有不相符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就及時調查、處理,努力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杜絕各類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確保平安國稅工程的順利實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些案件雖然已經過去了,但它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久遠的。我們要以此為戒,深刻吸取教訓,做到警鐘長鳴,在我國上下形成一股“反腐敗,揚正氣,促和諧”的正義之風,正所謂:“不與富交,我不貧;不與貴交,我不賤;自感不貧不賤,就能常處樂境,于身心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