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物理
王冬蓮
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有一些概念十分抽象,如:電流、電壓、電勢差、磁場等,使學生無法理解其中本質,做題只能按模式走,局限性很大,故在此以初中電學為例,就抽象問題形象化做一些說明。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公式I=u/r,但這個公式到底是怎樣得來的呢?就讓我們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電流其實就是帶電粒子的定向運動,而在金屬導線中主要是自由電子的移動,電流的大小就是電子的個數和電子平均速率的乘積。
電壓也稱電勢差,是電子所具有的從高電勢流向低電勢的一種趨勢,趨勢的大小也就是電壓的大小,其實就是每個電子所具有的電場能的大小。
電阻,顧名思義是由電路中的分子熱運動對帶電粒子流過時所產生的干擾,可形象地命名為“阻力”。一般地說,在以電子運動為主的導體中(即大部分金屬),這種“阻力”主要來源于物質分子與快速移動的電子碰撞所造成的能量損失(這就是為什么在金屬導線中溫度越高電阻越大的原因)。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理解,當某些電子所具有的流動的趨勢越大,路途所遇的阻礙越少,就是越多的電子“一擁而上”,以更快的速率奔向終點,于是電流變大。
這也就從根本上闡明了公式I=U/R的意義。不過,從宏觀來看這個過程可以形象地類比為水流時的過程:大量的電子流動可比為水流,電子所具有的電場勢能可比作水所具有的重力勢能,即落差,分子所形成的阻礙作用可類比為河流中的石塊對水的阻礙作用……
由此想來,電路中這一抽象的過程就變得清晰易懂多了:水由于有落差(電壓),從高處流下,推動水輪機(電機)做功,將重力勢能(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在同一條河流(串聯電路)中,單位時間內的水量是一樣的,故無論“河道寬窄”(電阻)怎樣變化,“流量”(電流)相同,在一條河流分為許多支流后又匯聚成為一條(并聯電路)時,可以想象越窄(電阻越大)的支流“流量”(電流)越小……
擁有這樣的思路,不但使許多復雜的物理現象變得清晰易懂,還使一些比較難的題迎刃而解。
例如,下圖所示電路中電容I的電容為P,兩電阻及電源內阻均為R,電動勢為u,問,I兩端所夾的電壓為多少?
這道題也是初學者的一道難關,初次見這道題,可能會考慮利用串聯電路中“電壓與電阻成正比”的關系解題,于是從一開始思路就錯了,這時我們不妨再用前面的方法分析一下:
由于此簡單電路串有電容,雖有電壓但無電流,就如不再放水的大壩,大壩兩旁的水無法流動,故大壩兩旁的水位差既為水源與終點站點處的水位差,聯系到題中,即可得,原題得解。
抽象概念形象化是中學物理學習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可以使許多問題簡單、明了、易懂。值得學習和推廣。
新課改物理教學得與失
賈建軍
《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新課改所呼喚的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依賴于主體的不斷活動,激發其內驅力。因此,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形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依據筆者學習新課改的體會,結合教學中的具體實踐,與諸位同行作一交流探討。
一、教師挖掘教材內容。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和獻身科學事業的教育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許多可以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和獻身科學的教育內容。如:牛頓的忘我工作,勤奮和悉心鉆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學習、專心致志;歐姆的堅持不懈精神……教師應善于挖掘利用這些輝煌的科學成就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為科學而學習的責任感。用知識的魅力去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
二、教學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切中他們的脈搏。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蘊藏著無窮奧秘。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探究并認識物理規律,同時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物理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樂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例如:在講授蒸發時,可以先給學生講—個生動的、貼近生活的故事:中國的茅臺酒在參加國際評酒會時,因包裝粗糙無人問津。這時中國外交官急中生智,立即將一瓶茅臺摔在地上,此時展亍內酒香飄逸,從此茅臺酒馳名中外打人國際市場……接著問:“飄逸的酒香怎么來的?”引入所講的內容。接著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蒸發現象,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蒸發的概念。啟發學生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例: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規律之一,但比較抽象,在教學中可多舉一些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解釋,如冬天熱水泡腳,能的轉移。雙手相互摩擦做功,雙手覺得暖和,能的轉化。太陽能熱水器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煤燃燒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三、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
1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情感目標
一是能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都得到和諧充分發展,把傳授知識與情感有機結合起來。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智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感到學習又艱苦又愉快。注重教學藝術、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2 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中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學生隨堂實驗和分組實驗。小實驗和小制作,課本的封面、插圖和漫畫、想想議議、閱讀材料、科學家的故事、教學掛圖和模型帶趣味性的物理問題去吸引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樂趣中掌握知識。
3 鼓勵性提問。注重對學生作業、測試作業適時肯定
成立物理興趣小組,使學生表現自己,鼓勵學生參加小制作、小發明和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對老師提建議,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
新課標是對以往課標的繼承和發展,它體現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對新課標實施者的教師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改進,才能在實踐新課標的課堂教學中真正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