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化學實驗。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更好地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廣泛開展。各類考試都側重于學生能力的考察,對初中化學這門學科來說。實驗能力是考察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幾年有些省份在中考前對化學進行實驗技能考試,以此來考察學生的實驗能力。根據考試導向看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怎樣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是每一位化學教師需要探索和實踐的目標。
一、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思維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就是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過程。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實驗、觀察和測定中獲得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加工,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例如:我在講解《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這一節內容之后,給同學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200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局發布2007“世界環境日”主題,今年的主題是:“冰川消融,是個熱點話題嗎?”請同學們思考該主題反映的是一種什么現象?又是什么原因?用什么措施來解決?大家經過一番思考,第一位同學回答:“冰川消融”是一種溫室效應現象。第二位同學回答:“冰川消融”這個主題涉及的氣體是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氣體。第三位同學接著答道:“解決這個問題的措施是: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開發新能源、植樹造林等?!贝蠹疫€在實驗中驗證掌握了實驗原理,并且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在實驗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
課堂上進行化學實驗,學生們圖新鮮,覺得很稀奇,也十分感興趣。不知道觀察什么,如何觀察。這時教師要熱情指導學生觀察,首先觀察反應前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變化時物質發生的主要現象。比如:由什么顏色、什么氣味的氣體生成。什么顏色的沉淀生成,發光、發熱等,變化以后生成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等,然后再進一步指導學生觀察儀器的選用及安裝,藥品的選用、實驗的程序及操作,注意事項等。例如: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首先讓學生觀察氧化銅、氫氣的顏色、狀態、氣味各是怎樣的情況,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儀器的裝置順序,實驗操作要點及注意問題,最后觀察生成物的顏色、狀態,這樣按順序觀察,條理分明,使學生既可獲得全面的感性認識。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
三、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實驗習題,要求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在方案中要求寫明所需儀器、藥品、步驟、實驗裝鼉圖及注意事項等,對于同一習題設計的不同方案,讓全班學生實驗并互相交流體會,比較各自方案的優點和缺點。例如:在進行燃燒實驗之后,我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住宅特點,設計一套滅火和自救方案。王曉蘭設計了一套較好的方案:①在家中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若發生火災,當火較小時。立即用各種滅火器材滅火。②室內裝修多用不易燃燒的材料。③電線、插座等用信得過的產品,不用劣質產品;因電器、電線短路引發火災時,應先切斷電源,再滅火。④家里配置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并學會使用;因煤氣泄露引發火災時,應先關閉煤氣,再滅火。⑤當火勢太大,不能從室內逃出時,應撤到屋頂,等待救援。對于這套方案正確的方面,教師給予了肯定,不完善的地方由其他同學進行了補充。除此之外,還通過課外活動,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開展化學實驗設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四、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實驗基本操作人手,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尤其是剛開始接觸實驗時,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每一種儀器的使用范圍、注意事項。每一個基本的操作方法等,反復讓學生練習。在這期間,教師要及時巡查糾正,找出比較典型的錯誤,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及可能引起的后果。在實驗課堂上,盡可能讓學生多做實驗,還要多讓學生上講臺操作。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多動手操作,多動腦,多思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
近兩年開展新課程改革實踐活動以來,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方案設計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提高了化學教學成績;另一方面為學生以后步入社會從事化學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為社會各項建設事業培養了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