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納自己,才能得到一份滿意的生活;找到自己的小火光,才不會被太陽灼傷。
柏邦妮是一位80后女生,采訪她,是因為新版電視劇《紅樓夢》。柏邦妮是這部萬眾矚目、即將上映的電視劇的主力編劇之一。
沒有任何背景后盾,她靠著一支筆,一路跌跌撞撞走來,仍能保持明朗、童真、誠懇、熱情,這并不是容易的事。不是她運氣太好,而是她內心太美好,美好到雖然品嘗過黑暗、挫折,還可以笑著告訴世界:我愛你。
有一次,邦妮采訪張曼玉,和對方開玩笑,“我們都是港姐喔。”嚇了張大美人一跳。其實邦妮的意思,是指她的家鄉,江蘇連云港,一個海邊的小城市,她在那里度過了大學前的所有時光。
那時,她并不很快樂,在自卑和自傲的兩極中搖擺。一方面,在父母和老師的評價體系里,她不是個好孩子,總被拿著和鄰家那個女孩比較,她快被弄出心病了。另一方面,她對文字才能又有著奇異的自信,將自己的文章抄在塑料皮的筆記本里,孤芳自賞。
大學,她考取了南京藝術學院,編劇專業。學校里有位老師來自北京電影學院,經常給他們講北京,講電影,每次她都聽得熱血沸騰。大二,她按捺不住想去北京。她天天找校長,軟磨硬泡,想保留學籍但不用在這聽課。她的熱情感染了其他老師,大家都幫著她求情,校長竟破例答應了她。
她來到北京,在電影學院做了一名自費旁聽生,可以看到在別處看不到的電影,可以觸摸到老師們思想的溫度,可以享受和同學在同一頻率上的交流。有一次,她上廁所,聽見隔壁男廁里有人高唱電影《永恒的一日》的主題曲。那是一部非常高深的藝術電影,竟有人在廁所里唱它的主題曲,這就是北京電影學院啊!她慶幸自己終于來了這里。
當然也有不得不付的代價———物質上的困窘,心理上的無依,置身優秀人群中而產生的自我懷疑。
宿舍里六個女生,都比她苗條,一起出去和男孩玩,唯她沒人理睬。她也有喜歡的男孩,對方說:“你要能瘦5公斤,我就跟你交往,你要是能瘦10公斤,我就娶你。”她傻乎乎地去減肥,卻只減掉5公斤。她對那男孩說:“看來我喜歡你只有5公斤這么多。”
畢業之后,她才發現北京的影視圈真是一個鐵打的江山,一個文學系的畢業生,想要攬到活,幾乎不可想象。為生存,她開始給時尚雜志做明星專訪。
一位著名編劇出于好心,對她說:“你的性格適合做記者,干脆改行得了,編劇不是想干就干得了的。”可以想象,這樣的話給了她怎樣的受挫感。真的要放棄嗎?這個念頭僅僅是過一過,就讓她受不了。
那是邦妮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也許上天就是這樣,考驗你,折磨你,認證你對理想的忠誠,考驗合格之后,才將機會放心地交到你的手中。
有天,朋友告訴邦妮,著名導演李少紅正尋找新版《紅樓夢》的編劇,并把她引薦給了李少紅。李少紅看看她,那么小的一個女孩子,就簡單地說:“紅樓夢里你自己挑兩回,改編成劇本,然后我們再談。”她回去寫了,挑了《紅樓夢》的第十一回和第十二回。
可這次運氣真的輪到她了,她接到了李少紅的電話,給了她許多重頭戲的編劇工作,比如:黛玉之死和寶玉大婚。
接著,她又成了電影《花木蘭》的編劇之一。趙薇說:“這是我迄今演過的最過癮的角色。”
現在,邦妮和愛人“大廚”過著有滋有味的生活。邦妮在天涯開了一個博客,點擊率有700多萬呢。為了答謝喜歡她的網友,她和“大廚”突發奇想,發動了個“邦妮私房菜”活動,隔三差五就發帖子,邀網友來吃飯,“一大幫人都吃瘋了。”吃完飯,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坐一起喝茶聊天看電影。
前幾天,邦妮回了趟老家,遇見當初給了她巨大陰影的鄰家女孩。她笑著和對方打招呼,那是第一次,她看見她,不再想躲了。
邦妮說:“當我找到內心的小火光,哪怕對面的人是灼灼的太陽,也不會覺得驚慌。因為那點小火光,是屬于我自己的。”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趙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