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命旅途中總會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這些回憶或與某個人有關,或與某件事相連。25年了,在我的記憶中總有一個抹不掉的名字,那是關于一本雜志的記憶,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莫愁》。
25年前,剛滿30歲的我,在家鄉一個民營企業里負責工會工作,那時的工會,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做好企業里的婦女工作。由于當時文化匱乏,相當長時間內,婦女工作停滯不前,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次偶然的機會,公司派我去江蘇學習先進的文化理念,于是我結識了《莫愁》。她那清新的版面、智慧的文字獨具特色,使我一見如故。尤其那些啟迪心智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那個夏天,她似一股甘霖沁入我的心脾。
記得公司有一名女員工,對工作失去激情想要跳槽,精神上也萎靡不振。我找到她并和她談心論理,給她講了我在《莫愁》雜志上看到的一段話: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欣賞,就要想辦法使自己變成一顆珍珠才行;但再璀璨的珍珠,也是由一粒微小的沙子經過不斷的磨練蛻化而成的。我說,“現在你還只是一粒沙子,所以你不能苛求別人立即承認你,只有變成珍珠才會得到別人的贊賞?!迸畣T工聽后茅塞頓開。從此,她改變了心態,從一名銷售員做起,努力鉆研業務知識,業績不斷提升,兩年后,成了公司的市場部經理。
那次談話讓我信心倍增。后來,在我的建議下,公司還成立了圖書閱覽室,《莫愁》自然也成了公司廣大女性朋友的知音,為她們營造了一份溫馨勵志的知識空間,無論工作中還是生活里,再大的風雨,都攻不破她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的渴望和追求。
如今的我已退居二線,《莫愁》也早已變成了旬刊。現在我在村里依然做婦女工作,為了發揚在企業里積累的經驗,我在村里成立了文學小組,把對文字感興趣的女性召集起來,讓她們寫出對生活的感悟,定期舉辦一些主題征文,對優秀者給予贈送《莫愁·智慧女性》的獎勵,她們都十分擁護,村里的文化生活開展得有聲有色。
《莫愁》是了解江蘇的一個窗口,我們從中不僅了解了江蘇女性的創業之路和卓越的經營、管理之道,還能看到中國女性乃至世界女性的風采故事,這無形中增長了我們的見識,更激起我們對《莫愁》雜志的感恩。
(編輯洪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