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與“合作精神”,這是教學觀念的一大變革,也是英語語言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轉變。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就是要通過英語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啟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他們的個性發展與小組合作學習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不少英語教師仍然局限于傳統的“滿堂灌”,抱怨新教材內容多,難度大,無法按規定的課時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的學習無法達到如期的效果。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甘露
親其師,信其道。青少年在輕松、受到鼓勵的心境下學習,動力最大收獲也最多。無論在課內、課外,教師都應該把他的學生視為朋友,努力和他們共同創造一個快樂、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感受到師生相處的無限樂趣和動力。
記得去年任教初三(5)班時,班中有一位叫小捷的學生。剛接手教她的時候,發覺她的總體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但英語成績并不突出,對英語科也沒有太大的興趣。通過了解,發現她是一個很有藝術天賦的孩子。于是,我經常在課堂上讓她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給她更多表現的機會。在去年的圣誕節來臨之際,我邀請她組織同學們準備文藝演出,她非常樂意地接受了任務,積極組織同學參加節目排練。我建議她排演一個英語小品或英語歌詠節目,她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在晚會上,她唱了一首英文歌曲,精彩的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時開始,我發覺小捷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斷攀升,成績也在不斷進步。畢業之際,小捷送給我一張她親手制作的卡片,上面的話語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讓人感動——“英語一直是我擅長的科目,但自從初二我的英語成績下滑后,就沒有好轉過。是老師您喚醒了我對英語的熱情!老師,謝謝您!”
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鼓勵性的中肯的話語是甘露,澆灌在學生這一株株幼苗上,讓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二、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土壤
為了營造學生自主參與、互動交流的課堂氛圍,我經常利用游戲、演小品、講故事、朗讀比賽,做課前值日報告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把課堂變成一個英語交際的小舞臺,課文也變成了活生生的劇本。當然,設計的活動要以興趣為出發點,而且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吸引他們積極參與。而我們現在使用的仁愛版教材設計的課題內容接近生活,正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資源。
例如九年級一課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文中有一部分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看圖,討論Li Ming家鄉的變化,并要求寫一篇有關Li Ming家鄉變化的作文。在教前,我讓學生分成小組用幾天的時間做好信息收集的準備(并建議家長給予適當的協助):收集我們的家鄉新興過去與現在人們在生活條件、勞動工具、教育等方面對比變化的照片;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我還鼓勵他們收集其它方面變化的照片(如人們的娛樂活動,鄉村/城鎮的建設等)。上課時,我給學生展示相應的圖片并細心地引導他們去了解Li Ming家鄉的變化,讓他們盡量用上本單元學過的語句進行口頭的描述。然后,把時間交給了學生,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一一展現這幾天精心收集的照片。每個小組都表現得非常出色。展示“Xinxing in the past”環節中有他們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也有爸爸、媽媽甚至是爺爺、奶奶那個年代的照片,真是令人驚喜。展示“Xinxing at present”的照片更是精彩紛呈。專門負責PowerPoint設計的同學一定花了不少的心思,而參與解說的同學也肯定做了很多的功課。
重視合作精神培養、師生共同精心策劃的課堂,是一片廣闊的土壤,讓學生手攜手快樂成長。
三、加強學法指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陽光
要指導學生做好詞匯的預習。詞組、句型、課文的重難點可通過看課后的注釋,初步了解要學習的內容。鼓勵學生發揮英語詞典的作用,這也有助于豐富學生對相關單詞、句型等用法的理解和把握,擴大課外知識量。其次是指導他們對新課進行預習,要求學生在預習完詞匯的基礎上,多跟錄音朗讀課文,培養自己的英語語感,鍛煉朗讀能力。然后細心閱讀,借助輔導書的提示理解課文的大意,同時將疑難之處作好標記,然后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提高聽課的針對性。督促學生課后及時復習,重新整理筆記。在課堂中,安排一定的時間,通過豐富多彩的復習形式,讓已學的重點內容再次重現學生腦海。
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陽光,教師應鼓勵學生重視學法的更新和優化,只有這樣,才不會迷失在知識的海洋。
四、拓展實踐空間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空氣
應多設計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悟英語,激發探究的欲望,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新鮮空氣。如讓學生分小組編寫英文報、設計英語文藝晚會、參加英語角,舉行英語演講比賽,情景劇表演等。
(作者單位:廣東新興縣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