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我班新來了一名叫張俊的湖南籍男生。聽他的父母說這個孩子只要有書讀就行,至于學習成績,他們對他是沒有任何要求的。當時聽了不禁一振:這會是個怎樣的孩子呢,怎么連自己的父母都放棄了他?心中不免生出些許憐憫來。
第二天,我夾著語文書迫不及待地趕到教室,終于認識了這個叫張俊的男孩。男孩長得黑皮膚小眼睛,鼻子下方還有個非常明顯的疤痕,一眼看去還以為是小時候兔兒嘴補過的,再加上穿著的緣故,說真的,說他邋遢、丑陋是一點兒也不過分的。難道長相的問題也能成為父母放棄他的理由?我的心中甚是疑惑,甚至還替他忿忿不平。可當第一單元的成績出來時,我終于找到了父母放棄他的真正緣由了。記得那次,他語文得了7分,數學12分,英語則是個鴨蛋(因為是首次接觸)。
轉眼,張俊來我們班快兩年了,然而,就是這短短的兩年時間,張俊卻令所有的同學折服,也令我這個當老師的折服。
記憶之中,每天中飯結束后,總能看見張俊忙碌的身影:一會兒掃地,一會兒拖地,一會兒搬桌子椅子,一會兒……看他總有忙不完的事,使不完的勁。看到小不點翁雅璐握著拖把躬著身子吃力地拖地,他會一聲不響地要過拖把,低下頭使勁地拖起來。他拖過的地面總能顯示出地的原色;看到講臺臟了,他會拿抹布擦干凈,他擦過的桌子不可能在某個角落留下一絲灰塵。我曾經好奇地問他,怎么會干這么多的事情,干得又這么好?他憨厚地一笑,說:“在老家的時候,爸爸媽媽來紹興打工,奶奶年紀大了,家里的事情都是我做的。現在到了紹興,爸爸媽媽忙著打工,家務事就都落在了我的肩上。我會燒煤爐、做飯、炒菜……”孩子的話語之中沒有絲毫的炫耀,有的只是湖水般的平靜。當學期結束時,這個叫張俊的男生總是以滿票毫無懸念地評為勞動之星。領獎臺上,看著他因激動而更加黝黑的臉,我忽然覺得小男孩是如此的可愛,如此的美麗。他的身上有種東西在閃閃發光,正是這種東西征服了班上的同學和老師,也正是這種東西美化了他自己。
孩子,讓我告訴你:這種閃閃發光的東西是勤勞,你以自己的勤勞創造了自己的奇跡。
記憶之中,張俊是個非常勤奮的孩子。初來我們班時,就發現他在下課時總是捧著書本,愛不釋手,我心中的憐憫更甚,也因此更關注他。第一節語文課,就讓他朗讀《趙州橋》,開始大家還屏住呼吸努力地傾聽,可不一會兒學生們就把疑惑的眼光投向我。看我也是一愣一愣的,有學生開始竊竊私語,有學生開始竊笑。雖然磕磕絆絆的,可張俊還是專注地朗讀著。我也努力地傾聽,可還是一點都沒有聽明白,不是因為他的聲音太輕,而是因為他用的是純正的家鄉話。這一次下課以后,張俊沒有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往學生多的地方站,神情嚴肅地聽同學用普通話聊天,偶爾也會插上一兩句。也就在和張俊的接觸中,我了解了:他的老家在山溝溝里,原來的老師是用土話教課的,對普通話,他還沒有辦法適應。我搖著頭恍然大悟:難怪朗讀課文用的全是家鄉話。然而,這個叫張俊的男生,在聽不懂普通話的情況下,居然安靜得像小綿羊,每節課上都睜著不大的眼睛努力地傾聽著,有時還茫茫然地皺皺眉頭,抓抓后腦勺。到做作業時,他的筆經常停在半空中,咬著嘴唇在那兒發愣。
一個月后,在課間,我又見張俊端坐在位置上了。有時捧著語文書背誦,因為基礎差,他的課文背誦已經和別的同學拉開了一長溜的距離,他正著急地追趕著;有時拿著英語書請教同桌,認真地學發音;有時向同學借課外書閱讀。中午自由活動時間,別的同學看看書,下下棋,但他還是埋頭于作業之中,甚至有時上體育課,他也偷偷地躲在教室補課。
在近兩年的時間里,已經數不清他皺了多少次眉頭,咬了多少次嘴唇,然而他還是傾注全部的熱情執著地學習著,從沒有放棄過一堂課,從沒有落下過一次作業。對于他——一個基礎差、言語不通的孩子來說,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終于,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的語文成績直線上升,從先前的7分到10多分到20多分再到40多分;躍上及格線,他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如今,他的語文已經能夠考到80多分,數學比語文更棒,雖然英語稍微落后點,但也已經上了及格線。上學期期末評優時,他又以絕對的優勢評為“進步之星”。他再次征服了班級中所有的同學,也征服了我。
孩子,讓我告訴你:是你的勤奮再一次創造了自己的奇跡!
“別放棄,你就是自己的奇跡”,我真的很喜歡這句話。記得魯迅先生在《最先與最后》一文中這樣說道:“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是的,一個人只要有毅力,什么事情不能做成功呢?張俊,一個原本被父母放棄的男生,憑著自己的毅力和執著,創造了自己的奇跡。
別放棄,你就是自己的奇跡!請記住。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亭山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