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半,小區剛剛睡醒,微風拂過芒果樹,葉子輕輕搖動。芒果樹下原是人行道,隨著私家車越來越多,改成了露天停車場。
我發動車子,準備挈婦將雛趕往學校。時值初夏,氣溫29度,雖然欠涼爽,但也還能忍受。妻在后座,降下車窗玻璃,微風吹入車內,清新宜人。兒子拎著沉重的書包最后闖進來,往副駕駛座上一坐,就嚷:“關窗關窗!開空調開空調!”妻說:“不熱嘛。開什么空調?”兒子不吱聲,左手在儀表盤上噗噗噗按,打開空調,把溫度降到最低,右手升起前右窗玻璃;冷氣“嗖”的一聲冒出來,我只好升上其余的車窗玻璃,妻趕忙披上大浴巾。
在晨曦中上班,回家時已是萬家燈火。
我們家面積雖然不寬,只有80多平米,但是南北通透,晚上穿堂風穿過,風扇基本可以不用;但是這只能是兒子不在家的時候。兒子回來,立馬關門閉戶,把立式空調溫度調到最低,風量調到最大,然后手舞足蹈地唱,唱的是《真心英雄》的旋律,但是詞改了
享受空調!享受空調!
享受空調!嗷——享受空調!
“簡直是個能耗大王!”妻無可奈何地說。
我說:“怪誰?這能耗大王還不是你我培養出來的?”
兒子2歲左右時,那年的夏天分外熱,晚上兒子熱得睡不著,整夜哭鬧。我和妻心疼,隨即買了個空調安裝上,此后兒子果然睡安穩了。但是從此患上了空調依賴癥,除冬天外,春夏秋三季都要開著空調才能入睡。氣溫28度就喊熱,他的房間,經常調到20度左右。
別看兒子對氣溫的要求這么低,可沖涼時對水溫的要求卻比較高——36°C。他一進浴室,整個浴室就霧氣蒸騰,不把皮膚蒸得通紅,他不會出來。
晚上寫作業。兒子常常忘了老師布置了哪些作業,于是打電話問同學,不會做的,也問同學,有時甚至是一邊聽電話一邊寫作業。除了問作業,還要說些閑話。朋友們常常抱怨,一到晚上,我們家的電話常常占線,打不進來。
飲料要喝冰的;房間燈是長明的;電腦是從來不關的;冬天衣服無論臟否,從里到外堅持一天一換;夏天易出汗,妻每天要給他備三套校服。每天晚上,全自動洗衣機隆隆地轉著,桶里衣服兒子的占了一大半。
我和妻都是教師,一家三口早餐、中餐都在學校吃,只有晚上才回家做飯。可是每月開支,電費、水費、電話費等雜費遠遠超過伙食費。
怨不得誰,誰叫咱們家有一個能耗大王呢?
近段時間,兒子常常對著天空發呆。有一天,他終于忍不住發問了:“爸爸,我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深圳的天好藍好藍啊,到了晚上,城市的燈柱投向天空,一朵朵白云緩緩飄過。有時皓月當空,有時繁星滿天……現在怎么一天到晚都灰蒙蒙霧沉沉的”?
我說:“兒子,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啊。10多年前,爸爸媽媽就是沖著深圳的藍天白云綠草紅花來的。那時深圳的空氣多純凈啊,空氣能見度遠達20公里,站在羅湖望香港,香港新界清晰可見。現在這樣的天氣只有在大雨初晴的日子才能看見了。”
兒子說:“電視里預報深圳天氣,常常說,有霾,空氣能見度差。什么是霾啊?”
“跟霧差不多吧”,我說,“但絕不是單純的霧,應該含有很多雜質。你媽媽學化學的,你問問她便知”。
妻果然顯示出她的專業優勢,先介紹概念:“霾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大量飄塵粒懸浮于低層大氣,使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使人感到大氣不甚透明,這種大氣混濁的現象稱為霾”。
“那么霾是怎么形成的呢?”兒子非常關切地問。
“是大氣近地面層出現了逆溫層所引起的。”見兒子露出困惑表情,妻打了個比方,“這個逆溫層如同一個大蓋子一樣罩在了大氣層上,蓋子下面的煙塵——通常是由于地面塵沙吹起或人工向大氣中排放大量干粒子污染物如煙氣粒子等——擴散不出去,于是就出現了霾”。
“向大氣中排放煙塵,我們是不是也經常在做這樣的傻事啊?”兒子表情驟然嚴峻起來。
“哪里啊,我們都是守法公民,怎么會做這樣的傻事呢?”妻故意推諉。
兒子說:“媽媽,您別逗我了,我們也是這霾的制造者:我們炒菜,抽油煙機排放油煙;我們沖涼,熱水器排放液化氣燃燒后的二氧化碳;我們開車,沿途排放大量的尾氣……我們還開空調、開冰箱,過去向大氣中排放氟利昂,現在則排放甲烷之類……”
聽著兒子和妻的對話,我的思緒回到17年前一天中午:兒子半歲,我抱著兒子站在深南中路的蔡屋圍(現在的地王大廈)人行天橋上,想照一張背景為車水馬龍的深南大道的照片。結果等了半天,都沒有幾輛車經過。因為下午要趕回學校上課,不能久等,于是將就照了一張。洗印出來一看,深南大道上只有一輛長長的3路公共汽車,中間連接處就像手風琴的風箱;非機動車道上,兩個初中生模樣的女孩合騎一輛自行車。看如今,深圳道路修了多少條?沒有一條不堵車。上下班高峰期,幾條主干道行車速度不超過10公里,10多萬輛的私家車同時排放尾氣,深圳的天空怎么不陰霾滿天?
一連幾天,兒子都沉默不語。
妻說:“能耗大王在反思了。”
我學葛優的表情:“好事!”
又過了幾天,兒子把一張紙鄭重地交給我。我接過來一看,六個字的標題首先映入眼簾:我的低碳計劃!
下面分條列出:
1. 氣溫29°C以下,不開空調,改用風扇。在家中不再穿長衣長褲,學老爸一身短打,搖扇子扇涼。
2. 夏天沖涼,不開燃氣加熱,春秋兩季,盡量用涼水。
3. 電腦用完即關機,將房間所有白熾燈泡全部換成節能燈管。
4. 除上學放學外,建議老爸其余時間盡量不開車,有事外出,盡量擠公共汽車或乘地鐵。
5. 夏天減少換衣服的次數,冬天內衣一天一換,外衣3-5天一換。將洗衣機排放出來的水用來拖地、沖馬桶。
6. 認真記錄老師布置的作業,少用或不用電話。不和同學煲電話粥。
7. 建議老媽,出門購物,自己帶環保袋,無論是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都減少使用。
……
“行啊兒子!”我和妻又驚又喜。
“我再也不當能耗大王了,從今天起,本帥哥追求綠色生活,做一個環保低碳的好市民。以上想法不周全之處,還請老爸老媽幫忙出主意。”
我和妻很欣慰,你一言我一語補充如下:
8. 養成隨手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避免用電浪費。
9. 手機、相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
10. 出門自帶喝水杯,減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11. 平時在家做飯不多,應不留剩菜剩飯,不喝冷飲,少用冰箱。
……
當天晚上,兒子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低碳生活利國、利家、利人、利己,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只要我們大力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那么我們的家園、我們的環境就會變得很美,花更紅,草更綠,樹更青。深圳的天空將灰霾不再,藍天麗日將經常陪伴著我們。
(作者單位:深圳羅湖區教育局)
本欄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