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認為教師不僅要發揮導引作用,讓學生增強閱讀名著的興趣,還應交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對其督促檢查,讓閱讀主體徜徉在名著海洋,最終學會自己閱讀。這樣我們的教學目的才算是真正達到了。
關鍵詞:個體體驗 閱讀興趣 閱讀自主權 閱讀方法 感受 理解 欣賞
名著的真正閱讀,能夠滋養學生的精神世界,改變學生的語文生活,其重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而事實上鑒于各種原因,尤其是中高考的指揮棒的存在,功利性的閱讀嚴重地制約了名著閱讀的意義。在當前整個閱讀狀況普遍堪憂的情況下,如何讓學生克服浮躁的心態,從真正意義上走進名著呢?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樣我們的教學目的才算是真正達到了。
以往的名著教學形式,無非就是“碟片式閱讀”“提綱式閱讀”。這樣長久下去,學生對名著的興趣會大大下降,而名著真正的教學目的卻沒有得到提高。作為初中的語文老師,我們應該了解以下幾點:
一、名著的特點
首先,所有名著都經受了時間的淘漉和歷史的篩選,都是歷久不衰的暢銷書。這些書從它們誕生起直至今日,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其次,有廣泛的讀者群體,雅俗共賞,老少皆宜。這些書,不僅兒童愛不釋手,成年人也樂意品讀欣賞;再次,名著都有極強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藝術性,魅力無窮,經得起三番五次的閱讀。在這個意義上說,名著都像蘊藏豐富的礦山,每開掘一次都會有新的收獲;最后,名著的思想傾向健康,能鼓舞人昂揚奮發,積極向上。這些都說明閱讀名著在我們精神成長中的重要性。
二、中學生閱讀名著存在的問題
1.個體的經驗積累不足
中學生個體學習成長的經驗和認識水平是影響學生閱讀名著的重要性。中學生的經歷、體驗、知識、性格、思想等都還未達到一定的水平,從而嚴重限制了中學生對名著的閱讀。
2.缺乏真正的個體體驗
在閱讀活動中,學生很少有愉悅感,即使是一些名篇佳作也很難激起學生的情緒回應,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學生沒有真正獲得對文學作品的體驗。
3.閱讀的主體性缺乏
目前中學生的壓力很大,課程繁多,這不得不讓學生把課外的閱讀拋在一邊。閱讀的主體也就是學生,他們缺乏對名著閱讀的興趣,也就談不上閱讀的想象與創造。
針對以上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作文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在學生中間有效地開展名著閱讀呢?根據多年的經驗,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降低名著閱讀的難度
名著博大精深,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會讓很多初次接觸它的學生望而卻步,這就要求我們要降低名著閱讀的難度。首先,在材料的選擇上,我們要選擇比較貼近初中學習生活能給人以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啟示、故事線索簡單明了的作品,還有那些文筆流暢、通俗、具有生活智慧和想象魅力的文章,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欣賞興趣;其次,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指導其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并且要引導學生對書中的內容和人物形象作簡單的評價。
另外,長篇文學作品信息量大,教師還應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比如,用略讀、瀏覽的方法通讀全書,弄清主要內容、情節和人物關系或作品的主要觀點;用精度的方法閱讀精彩片段,評品作品的典型意義、藝術價值、語言特點,或探究人生經驗等。
二、放手讓學生與文本自由對話,還學生獨立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權利
在閱讀的過程中,還給學生更多自由閱讀的權利,放手讓學生獨立地與文本展開對話,去理解,去表達。不必擔心學生“讀不懂”或“讀不透”而要硬插上一手。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閱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中得到營養。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會和作者對話,與人物對話,從而和作者及人物形成強烈的共鳴,使自己融入整個故事之中。另外,學生還會自然地將名著的閱讀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
在初中階段,教師要把閱讀的自主權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現,教師本人只要做好指導工作就足夠了。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愛上閱讀名著。我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中階段的名著閱讀一定會有效地開展起來。
作者單位:河北獻縣樂壽鎮臧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