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學管理工作則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保證教學工作具有科學的運行機制,是我們廣大學校從事教學管理工作者普遍關心的問題。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推理法以及筆者多年教學管理經驗,針對如何優化小學教學管理,轉變教學觀念進行論述,希望能進一步提高小學教學管理水平。
關鍵詞:小學 教學管理 轉變 優化 教學觀念
小學肩負著培養符合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適應初等教育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各所小學都在不斷地深化教學管理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以便完成素質培養的歷史重任。那么如何優化教學管理呢?筆者總結幾點如下。
一、完善和制訂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為了提高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各學校還可以制訂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如聽課制度、督導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等。針對這些制度在實際運作中出現的問題,再制定配套的措施。如針對聽課制度,學校對于教師的聽課記錄采取在學期中間進行檢查的方法,這種方法不能確保教師完成規定的聽課任務,因此可采取不定期抽測檢查的方法,讓教師重視聽課制,促進同行之間的交流。教學督導制的實施確實保證了理論課教學的質量,但是由于忽略了實踐教學的督導,使實習工作質量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所以應健全教學督導制,補充對實踐教學環節的督導制度。學生評教制度的制訂,目的是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了解教師的授課情況及質量,因而在制訂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顧慮和想法,評教內容設計要合理,從而獲得學生真實有效地評價。
二、制訂相應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實施教學活動的有力依據,因此學校應建立健全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并要適合各小學的實際情況。制訂這些規章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措施,落實到文本和實際操作中去,做到有“規”可循,有“規”可依。在規章制度的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對原有完整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進一步貫徹,充分體現規章制度的完整性。如在獎學金制度時,一定要做到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生實際家庭情況的雙結合,做好調查工作,不能只顧其一,而使這一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不完整。另外,在制訂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時候,要充分考慮和分析本學校的實際情況,針對實際問題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才能確保規章制度的約束性,起到對教學活動的引導作用。比如,針對學校的教學檢查制度還應制訂配套的獎懲措施,確保教學檢查的順利進行,杜絕對各項檢查的敷衍和不認真的態度出現,達到檢查的目的。
三、合理配備教學管理人員,建設穩定的隊伍
合理配備人員數量是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確保教學管理隊伍穩定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根據辦學規模擴大、在校生人數增加的實際,制訂教學管理人員配備數量標準,給教學管理部門補充教學管理人員,確保數量上滿足工作需要;其次,開展定崗定編工作,從學校實際和規范教學管理、加強教學改革需要出發,經充分論證后,核定教學管理工作崗位和職位人數,按崗位配備教學管理人員,同時明確崗位職責;再次,根據學校辦學發展規劃和發展態勢,制訂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發展規劃,然后按規劃補充、配備教學管理人員,確保教學管理隊伍穩定發展。
四、推行學分制,轉變教育觀念
推行學分制,從學校領導到教師,都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確立統一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展開教育思想大討論等,為學分制的推行莫定思想基礎,提高全校師生的積極性。由于部分師生員工對為什么要推行學分制和怎樣推行學分制缺乏正確而全面的了解,因而缺乏正確的思想觀念基礎,特別是有的教師因為自身知識及能力有限,怕開不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不愿意推行學分制,并且產生抵觸情緒;有的領導怕推行學分制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怕“麻煩”,而在推行學分制過程中縮手縮腳等。各級領導和全體教師應樹立“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樹立“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質量觀以及“人才多樣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觀,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在推行學分制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但只要指導思想明確,將教育思想與觀念的轉變作為一種動力,學分制的優勢和長處定能得到充分體現。
總之,各所小學要盡快加強教學管理的力度,使教育實現現代化和適度超前發展。我們要借助各種力量,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推進教學管理改革。這既是初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又是初等教育國際化的要求,也是時代的呼喚!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教師教育教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