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教師要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實際情況,課前多準備,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使他們能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音樂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
關鍵詞:音樂鑒賞 教學方法
現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賦予音樂鑒賞教學新的任務和要求。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中指出,普通高中音樂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或藝術課程相銜接,是高中階段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必修課程。豐富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共處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學習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國民族音樂,有助于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文化;學習豐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樂,拓展音樂文化視野,有益于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尊重。因此,高中音樂課程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的、有個性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課前要精心準備
1.教師根據將要學習的內容用相關的
音樂作品及資料引發學生對題材的關心,并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引導學生自行收集資料,準備相應的材料。
2.提高備課質量。《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所倡導的音樂教學活動,需要音樂教師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其中包括音樂理論方面的素養、鑒賞音樂作品的素養等。高中音樂鑒賞課涉及大量的中西音樂史知識,教師必須做到所有知識融會貫通,運用自如。這些是備課的基礎,加強了備課,才能駕馭教材,才能準確的把握教學的重點,安排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各個教學環節能順利的進行,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備課很重要,我們可以充分積累教學設計,教學經驗和教學素材。不備課會造成教師課堂術語表達不準確,提問方式不恰當,教師講課的隨意性。這種不嚴謹的教學是不可能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備課,不要憑經驗去上課。
二、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的好壞,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也就決定了教學目標是否能夠順利的實現。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以及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內容和義務教育階段都不同。因此,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及指導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1.創設有新意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音樂鑒賞課的前提。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音樂教學新課的導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表演導入法、律動導入法、情境導入法、談話導入法、復習導入法、電影導入法等。
2.多種鑒賞法的合理運用,讓學生積極參與,是上好音樂鑒賞課的關鍵。普通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接近成熟狀態,智力發展程度較高,在音樂鑒賞中如果一味的為鑒賞而鑒賞,容易使其感覺乏味而失去興趣。因此,針對不同的內容,教師應選擇合理的鑒賞法。常用的鑒賞法有:比較法、體驗法、演示法、探索法、表達法、強化法、聯想法等。
3.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涉及的知識面寬而廣。需要大量聲像資料,這個特點就使得音樂鑒賞的教學,相比其他學科的教學,需要更多的多媒體電腦課件來輔助教學。如果一節課讓學生聽書上的曲子,教師捧著書本在講、在介紹作品,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聽得昏昏欲睡。現代教育技術不斷在提高,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用課件上課基本上取代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老式課堂教學。一件準備充分、制作精美的課件能讓學生目不暇接,拓寬學生的視野,也能讓課堂效率有所提高,還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書上沒有的作品內容,讓學生有新鮮感。從而讓上好音樂鑒賞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
我校的學生很多來自農村中學,學生的知識水平差異很大,有的學生對“音樂”概念還停留在“音樂就是唱歌”的水平上。有的學生在小學階段上,音樂課就是隨便唱幾首歌就行了。到了初中階段由于作業多,文化課壓力較大,音樂課開設的也不充足,學生對許多基本的音樂理論概念、術語、作品都不了解。這樣會讓教學難度增加,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對此,我采取讓熟悉作品的同學先介紹作品再由我補充。再欣賞一些學生都陌生的作品,讓學生聆聽、討論、評述、判斷進而達到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音樂作品,提高審美能力的效果。這樣既可減輕教師的負擔,也可讓教學效果顯著。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我們要結合新課程的特點,不斷去鉆研、探討、思考,主動大膽地開展音樂鑒賞教學,這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新課改對我們的希望。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善于啟發學生的真實感受,而且還要善于動腦,善于總結,一定會創造出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鑒賞方法來。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
[2]豪澤爾.《藝術社會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八義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