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課堂上的干擾教與學活動的行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破壞性行為,如上課隨便說話,打鬧,不遵守紀律,做一些小動作。另一種是退縮性行為,如過分焦慮,膽怯,依賴性強,過度的白日夢等。這兩者皆是課堂行為,且退縮行為是更為嚴重的問題行為,是學習和發展干擾更大的問題行為。
學生常見的課堂退縮行為主要表現在學習羞怯,缺乏自信,不敢在課堂發言,不能與別人交流,學習活動顯得謹小慎微,時時感到壓力過大,過度焦慮,過度沉默寡言,膽怯退縮,上課時凝神發呆,胡思亂想,過分緊張。學習缺乏主動性,遇到困難望而生畏,望難止步,一味地依賴老師,一味地依賴家長,有這些行為的學生,伴隨的是消極的情感,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過程和教學質量,干擾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伴隨新課程的實施,我十分重視對學生課堂退縮行為的矯正的探討,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入手,采取相應的一些措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精神,激發學生的興趣,增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一、建立師生關系,加強情感交流
新課程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教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求教師課堂上與學生平等身份參與學習過程,課堂上充分熱愛學習,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學中老師要善于用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許、寬容的心態、期盼的心情等來縮短師生距離,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彼此心理相容,產生情感共鳴,學生的退縮性行為就少,即使有也容易矯正,反之,師生關系不融洽,老師過于嚴厲或不當課堂行為,學生就會膽怯,不安,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即使教學過程設計得再好,學生很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樂學情緒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應結合具體內容和學生親身經歷,創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講等腰三角形判定時,讓每個學生畫一個有兩角相等的三角形,然后剪下來,把它對折,看能否重合,學生們很快進入角色得到這兩個相等的角對的邊也相等,從而引導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我還經常創設一些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情境。例如:教師口述題目,讓學生聽算;教師講到關鍵處讓學生續講(或重講);學生回答某一問題后讓有退縮性行為的學生復述一遍;學生在閱讀自學基礎上,讓學生說出公式推導過程;這樣,既訓練學生的注意,有效矯正學生精力不集中的毛病,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課堂教學中,還經常安排小組交流活動,給膽怯沉默的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學生們互相學習,互相鼓勵,互相幫助,為他們心理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
三、給予適當鼓勵,獲取成功喜悅
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習的最好的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力,對學生來說每一天,每一節課,每一題都是新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若經常遭受學習挫折,會缺乏信心,導致退縮性行為,每當學生遇到困難,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幫
助、鼓勵、點撥、引導,有時是通過一句問候,有時是投以信任的目光,有時是做一個手勢,有時是微微一笑等。教師適時適宜的言行舉止,都可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教師對學生的悉心指導是必要的適時的,但不可過分,怕學生接受不了總是講了再講,這是不信任、不尊重學生的意識,如此培養出的學生必出現退縮性行為。
四、正確對待差異,采取分層教學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努力倡導的目標。學生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相對的學困生也在所難免,承認差異,因材施教,采取分層教學,這是遵循的原則。教學中,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了如指掌,堅持在每節課有針對性地對幾個學生進行輔導,采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辦法,有效地幫助他們,給他們成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為他們獲得成功做好心理條件準備,上課分層提問,分層指導,作業考試分層要求,使各層次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嘗到成功的喜悅。優秀學生往往在課堂上出現吃不飽的情況以致于消極,漫不經心,在課堂上一定要為他們安排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使這些學生每節課都比別人學得多一些,促進智力發展,培養積極學習情感。
五、改變評價方法,關注評價過程
新課程理念對學生評價,應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以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因此,對學生進行數學評價:既關注評價的結果,也要關注評價的過程;既關注知識水平,也關注情感態度,個性傾向。評價的方法,改變單一教師評價,方法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等方法;教師在評價時,關注學生成長過程,注重肯定和贊賞學生的進步;在課堂教學中,隨時對學生評價,多肯定不否定;要用放大鏡找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贊賞,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在評價中受到鼓舞,在贊賞中得到力量,讓他們感到學習成功的歡樂,在他們心中喚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學生課堂中退縮性行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來自于社會、家庭、學校及學生本人等方面的不良因素。如家長的教育方式,家庭的學習環境,家庭成長心理健康不規范的教育方式,學生生理發育,智力水平等,要減少避免,矯正學生退縮行為,還應從多方面創設條件,優化教育環境,改進教育方式,增進學生心理健康。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大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