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介紹了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現狀及其發展方向。
關鍵詞:特種設備作業培訓 現狀 發展方向
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
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下同)、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此類設備用量廣泛,并且國家在它們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驗、維修、改造等7個環節進行管控,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這些設備的事故發生率。
但是,現實仍然告訴我們,特種設備事故還在不斷發生,并且通過統計發現,導致我們相關作業人員巨大傷亡事件發生最多的區段是使用環節,而在這個環節中又牽扯了各種各樣比其他環節要復雜得多的外在和內在因素。在這些因素中,我們的特種作業人員又恰恰處于這么一個重要的地位。所以,從事特種設備作業的人員應該具有較高的技術能力和實踐經驗。
可是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整體素質并沒有顯示出這樣的重要性。
一、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整體素質未顯示出重要性的原因
1.對特種設備培訓的認識有誤區,重引進輕培訓
(1)有人認為企業培訓既花錢又占時間,影響企業的生產和效益,還不如花重金從外部挖掘有用之才,能解企業人力資源不足的燃眉之急就可以,所以不愿派人參加培訓。(2)重成本輕培訓。有些企業認為培訓是企業出錢,個人長本事,成本投入為別人做嫁衣,所以怕出錢不合算,不愿派人去參加學習。(3)重使用輕培訓。特種設備安全培訓是經常強調的事,你抓緊了我就派人應付,你不提了我就不參加,所以企業采用先用人,等你查到了再說。這些認識危害極大,使企業特種設備安全培訓管理工作無法放在應有的高度以形成正常的培訓管理體系和制度。
2.對特種設備安全培訓的定位不清,導致培訓與企業長期發展脫節
特種設備安全培訓的首要目的應該是滿足企業長期發展的需要,然而現實中往往是企業沒有將培訓放在一定的高度來考慮,企業生產緊張了不培訓,企業效益不好了不培訓,安全方面不出事不培訓。與此相應的最為明顯的是,許多職工也就認為培訓就是來應付差事,培訓結束了事情也就了結了,培訓根本沒有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相聯系。
3.對特種設備崗位安全需求分析不深入,對特種設備安全培訓的重視度不夠
企業對職工的安全培訓應根據生產需求進行科學、細致的分析,更應該對員工的工作崗位進行必要的重大危害性分析和評價,充分認識崗位的危險因素和發生事故的機率。部分企業管理者把日常管理的重點放在企業的重要崗位上(如流水線上),
而不是放在危險的崗位上(如鍋爐),他們可以聘請高級管理人員管流水線,而不肯花錢培訓幾個高層次的鍋爐工。這就是企業中安全需求和生產需求發生矛盾的時候,片面強調了生產需求而忽視了安全需求,造成了對特種設備安全培訓的重視度
不夠。
4.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企業培訓投資太少,使培訓管理受到嚴重制約
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年來,美國公司用于員工培訓的投資已占到全美培訓投資的一半,且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每個員工平均每年接受1~2次培訓;而我國企業只有5%左右的企業加強了培訓經費投入,20%左右的企業培訓費人均僅為10~30元,30%的企業只是象征性地撥一點培訓費,年人均在10元以下,其他的虧損企業已停止了投資。有些企業現在根本就不存在培訓這一塊,說是“培訓社會化”。然而參加社會培訓又是心不甘情不愿,不愿投資出錢,造成了對特種設備安全培訓的嚴重制約。
5.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素質本身也處于不能符合特種設備安全使用的狀態
大部分從事特種設備作業的職工文化水平和技術素養普遍不高,這批人基本上都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后出生的,所受教育不規范、不全面,大部分只有初中以下學歷,在面對現今的先進技術時比較不適應,極大制約了培訓效果。
6.開展培訓的方式不符合特種設備行業發展要求
現階段,在特種設備培訓中存在方法單一、手段貧乏、理論與實際不符、面廣內容粗等問題,無法滿足企業和職工對特種
設備技術知識的需求。
二、如何改善這種現狀
1.完善并強化體系管理力度
我國應該在現有特種設備管理體系中,開展以政府為主導、以技術培訓為導向的特種設備培訓工作來推動特種設備技術培訓。進一步強化政府監管,強化企業對特種設備人員培訓的責任意識和職工對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培訓的認知,讓企業職工能主動組織參加特種設備相關的技術培訓。
2.要將危險隱患識別和評價的知識
加入特種設備培訓中去
在特種設備的培訓中要大力宣傳對特種設備作業危險隱患進行識別和評價的目的、作用,以及對識別和評價結果的整改活動,提高工廠企業全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觀念;要主張在生產崗位上廣泛開展安全檢查和危險源預知活動,要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在生產崗位上組織自查。
綜上所述,在特種設備行業日新月異的今天,設備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培訓將隨之進入一個新的
階段。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質量技術監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