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實踐性作業,是指通過作業這一形式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的眼光思考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它既屬于作業的范疇,又有明確的行為特征——實踐性,還為學生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橋梁。
《新課標》為開展實踐性作業,提供了實踐和理論導向。“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標充分肯定了實踐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這就要我們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天地,在實踐操作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數學實踐性作業的特點
1.生活性
“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個重要理念,他的“社會即學校”學說更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數學實踐作業也將觸角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可以自主選擇內容、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展示自己、發展個性。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完成,這樣更能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學習統計知識后,讓學生自主組成學習調查小組,開展“校門口通過汽車的情況分析”調查活動。調查小組中有的專門負責數數量,有的專門做記錄,有的根據數據畫成表格、填上具體數據,根據收集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和統計圖。最后小組成員一起分析制成環保情況調查統計圖,從中發現車輛駛過學校噪聲污染情況以及整改的發展情況。再如,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后,讓學生來動手測量操場(不規則),并計算出它的面積。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還能培養的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再如,“同學們在慶六一的時候需要購買一批服裝,先從兩家商場了解到同一型號衣的服報價均為A元,第一家商場的優惠條件是第一件按原價,其余每件優惠25%,第二家商場的優惠條件是每件優惠20%,讓學生討論在哪家商場購買較優惠”?
2.趣味性
趣味性有助于學生的求知興趣持續發展,是學生研究、探討數學的潛力在課外得以充分發掘,使之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如在教學《求長(正)方體表面積》時,可以讓學生自制一個長方體并求出長方體的表面積,讓學生設計書皮,為禮品盒設計包裝等,學生可以在動手操作中尋找樂趣,體驗成功。
二、數學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形式
1.操作性的實踐作業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如測量、制作),根據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得到的現象、實物、數據等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或計算,以解決與生活中實際問題相關的作業。這樣可以把激發學生的興趣、訓練思維、培養能力融為一體,同時也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使知識充滿活力。如在學習了長方體的面積計算之后,讓學生為自己的房間“鋪地板”。根據房間大小,既美觀又合理(節省材料、節省價錢)地設計出自己認為的最佳方案,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索、研究,采用自己覺得合理的方案解決實際問題。
2.探究性實踐作業
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活動,并不斷調整,最后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案。
3.應用性實踐作業
學以致用,學數學是為了用數學。讓學生在用數學中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知數學的魅力。如學了比例尺之后讓學生繪制簡要的校園地圖;學了表面積之后,用紙板做規定大小的長方體、正方體,做到不浪費材料。
當然,實踐性數學作業形式還很多,不同類型的作業也不是彼此分開的,只有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才能使課內外融為一體,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全面提升。
新課程標準也專門設置了“實踐與綜合應用”學習板塊,強調通過綜合實踐活動這種新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發展綜合實踐能力的機會,以促進其經驗的積累,發展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老師在布置課外實踐性作業的時候還應注意:(1)目標要合理、有針對性;(2)要有可操作性;(3)與學習內容相一致的原則;(4)與學習水平相一致,尊重差異性的原則;(5)評價要合理。
參考文獻:
[1]柳菊興主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東師大出版社,2002.
[2]《新課程教學法》.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作者單位:①四川通江縣跑馬小學;
②四川通江縣文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