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教育技術的革新,多媒體教學已經深入班級。似乎人人都認為一堂課有了多媒體課件,教學的質量會無限上升。真的是想像的那樣嗎?學生真的學到了應該學到的知識嗎?我也一直在反思,是不是每一節課都適用于多媒體呢?下面就以我的一節公開課為例,談一談我個人的感受。
“鈉”這節課是我利用多媒體講授的一節課,限于上優質課的條件“必須使用課件”之外,同時我也考慮到本節是學生認識堿金屬的第一課,如果能在第一節課就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后的關于堿金屬的知識也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我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費盡心思的制作了一個課件,課件中有視頻、圖片、音樂、背景、動畫,包括幻燈片之間的切換都制作的有聲有色,整個課件相當美觀,吸引力十足,當時自以為課堂效果會差不了。但在教學過后我卻發現,效果和我預想的相差太遠了。由于過于追求手段的多樣性,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現代教育技術僅成為了“花瓶”,中看不中用。
這樣一堂課下來雖然老師操縱了多媒體,但老師的精神和意識卻被媒體所牽制;學生雖然被媒體所吸引,但學生的思想卻被媒體所束縛。課堂上氣氛確實相當活躍,學生們是你說我趕;課后學生反映也很強烈,他們都認為課件很好看,很具有吸引力,學習形式也很新穎。但學生光顧著好看了,知識卻沒掌握住,甚至在課上有的同學竟然在美妙的音樂中睡熟了。這樣的課表面上看很精彩,殊不知是一節很失敗的課。
經過反思,我發現多媒體手段的利弊充分體現在多媒體手段的使用上,巧用多媒體:(1)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分散教學難點。只要一點擊鼠標,就可以進行大量演示,通過色彩的對比,字體的變化,圖像的更迭,聲音的漸變,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不僅準確展現了變換的過程,更為學生的思考和探究作出了提示。(2)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習成功的可能。漂亮的界面和不斷變化的圖、文、聲、形,在深深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增加了學習的成功性。(3)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4)利用學科與多媒體資源的有機整合,避免了多媒體充當投影儀的現象,避免了多媒體獨占課堂的現象。
總之,多媒體的使用不能盲目,只有適時使用,才能發揮出最佳效果;只有選擇最佳時機,教學的質量和價值才會無限上升。這也是偉大的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的“思維經濟原則”的體現,也就是說用最小的消耗獲得最大的效益。一旦使用失誤必“事倍功半”。
作者單位:河北遷安市夏官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