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英語教育長期處于應試教育模式下,傳統的教育方式及學生個體的能力差異導致存在很多學困生的問題。借新課程改革的契機,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應該尊重學困生的人格和尊嚴,體現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新理念。
關鍵詞:新課程 英語教學 補差
現今,中學英語教育在進行著一場深刻的由應試教育向新課程轉變的變革,在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愈加明顯的時代,我國原本實行了多年的傳統的中學英語教學方式,填鴨式地培養出一大批應試英語人才、啞巴英語人才,已經不適合社會的實際需要。而英語教學中特別是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業已存在的英語學習上的學困生問題,更是我們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每個班級都會有一部分學生學不好英語,妨礙了他們進大學后過四級、考研、求職等;另一方面,考查一個英語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往往不是由個別尖子生決定而是由后進生決定的。中學英語教學,不是面向少數幾個尖子學生,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這是新時期新課程理念實施的必然要求。于公于私,我們都有必要重視在教學實踐中,針對現實存在的英語學困生現象,研究出有效對策從而采取相應措施,即創造一個友善和獎賞的英語教學環境。本人擬從教學實踐角度,對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學困生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個人見解,謹供參考。
一、讓學困生切實理解英語的重要性
千萬不要用“英語是主課”“出國要懂英語”之類冠冕堂皇的話教育學生,這只會讓其更加反感。常有英語學困生私下議論,“我是中國人,不學ABC”,振振有詞,頗有捍衛真理與尊嚴之勢。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為其英語成績不好尋找借口,這些學生頭腦里根本沒有對英語學科形成正確的定位。我們應該對這些學生曉以利害,讓他們明白,不僅在高中階段需要學習英語,而且在大學里同樣需要學習英語,考研、求職等對英語要求越來越高,即使你胸無大志想做一名操作工,面對現代化工廠里的電子機械,也要認識專門的英語術語的。對學困生提出“不強求你英語成績一定優秀,但最起碼要合格”的要求,這樣學困生們加大了對英語學科重要性的認可,又降低了對學習英語困難大的抵制。對他們降低要求,并不是降低他們的學習質量,而是因材施教,避免他們面對與尖子生的學習差距,產生望而卻步的不良后果,從而使他們在自己原有的薄弱起點上,英語成績有較大的提升。
我曾教過一名數理化成績都比較好的英語學困生,和他私下談話,這個學生認為自己今后打算在物理方面發展,所以覺得英語考個50多分無關大礙,認真學了英語反而會妨礙自己學物理,反正自己數理化成績特優可以彌補總分不足。我就對他誠懇勸告,即使自己不想英語最好,也至少讓英語能達到90分的及格線,物理學研究生招生考試一般也要求英語必須及格的,況且要追蹤物理學前沿的最新科技動態,肯定要閱讀英文原著文獻,這讓英語都不及格的人來做很不現實。這番話對他觸動很大,后來他對英語用功了,考試基本都能考到100分左右。
可見,讓學困生認可英語的重要性,這是英語“補差”的關鍵,只有學困生們都重視了英語,他們的英語成績的提升才切實可行,否則,讓藐視英語學習的學困生提高英語成績,無異于癡人說夢。
二、用真情溫暖學困生的心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人的教誨對于我們幫助學困生提高英語成績,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關注期望之情,尊重愛護之心,對于他們最具感染力。很多英語學困生,并不是因為他們智力不如別人,或者努力不夠,而是他們長期學習方法的錯誤和低效率的累積,并造成基礎差成績更差的惡性循環。我們必須循循善誘,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比如有的學生背英語單詞很用功,但是效率低下,還常常今天背了明天忘。原來這個學生性格內向膽小,他認真背單詞是害怕被老師提問時出丑丟臉,正因為腦海里時刻烙印著這個功利性目的,從而影響了他背單詞時的效率。他背單詞時想著萬一上黑板時怎么拼寫單詞卻沒有聯想單詞的中文意思,把英文單詞和中文意思一起記憶時又想著把默寫測試最好早點應付過去而心猿意馬。如此,效率不差才怪。
對這種學生,切忌粗魯暴躁。他們的心靈其實特別脆弱,容易受到傷害,更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幫助,所以,我會對其特別加以關照,要用愛心去撫慰他們,告訴他們默寫測試只是手段,結果如何不是關鍵,重要的是讓你認識這些英文單詞,知道它們的中文意思和用法,即使默寫成績不是很好,但最后你能熟悉那些英文單詞及用法,就達到了老師的教學目的。
持之以恒用愛心去呵護學困生,用真情去打動學困生,長此以往,這些學生必然增加對教師的親近和好感,也減少了對英語學科的畏懼,讓他們有勇氣把英語成績提高。
三、以活潑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吸引學困生
興趣是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一個人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積極態度。對英語學困生來說,缺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嚴重的反感往往是導致他們英語成績不好的重要原因。這些學生上課時注意力較難集中,自控能力差,加上根基也是薄弱的話,一節課下來常常學不到什么新知識,或者新知識在大腦中留下的印象不深刻,很快就被遺忘。怎樣才能解決這一矛盾?我認為必須讓學生喜歡上英語課。
針對學困生討厭英語課的種種理由,我們可以相應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例如,學生討厭教師照本宣科,一味讀課文、讀語法然后讓學生記筆記,那我們可以適當采取“先學后教”的方法,讓學生先查資料自學課文,然后教師設計問題,針對學生回答進行適當補充。在讓全班學生誦讀課文時,可以采取按組、按男女比賽誦讀,激發他們競賽意識。學生覺得每天英語課千篇一律太平淡,那可以在課堂時間寬裕時,補充一些淺顯易懂的英語故事、寓言、諺語、俗語等調節氣氛,降低學困生對課堂上總是學習的煩惱,使他們在輕松娛樂中得到英語知識的熏陶。傳授新課時教法不拘一格,可以把某些靈活一點的課文和對話設計成英文小劇本,讓學困生也參與其中,給他們的臺詞無須太多太復雜,但要讓他們因為需求,不由自主地去理解劇本,從而主動地去學習課本上的背景知識,很自然地得到了比單純學習課文更好的學習效果,而且通過參演英語短劇也鍛煉了大聲說英語口語的膽量。
四、用個性化的英語教學彌補學困生的不足
所謂個性化的英語教學,實際是指在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根據學生們不同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適當地采取方法各異的教學手段區別對待,因材施教,盡可能兼顧學習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這里的個性化不是絕對的,不是對每個學生采取一種教學方法,那樣在我們目前條件下是難以做到的,而是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充分挖掘他們的學習有利因素,淡化不利因素,達到英語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課堂提問時,起初對學困生應該提問一些難度較低不需太多思考的問題,讓他們有信心回答英語課上的每一個遇到的提問,并且要恰如其分地給他們一些激勵的夸獎。如果課堂提問難度和對象不加區分,學困生通常會產生對上課的恐懼心理,不利于我們的教學。只有隨著學困生英語能力的逐步提高,我們才可以循序漸進地加大課堂提問的難度,做到像對普通學生一樣對待他們。類似的,個性化的英語教學還體現在,批改學困生作業時不能像對尖子生那樣實事求是地將學困生作業搞成紅叉叉滿天飛,可以變打勾打叉為只打勾,原本打叉的地方用波浪線劃出并寫出修改意見。發現學困生學習方法不當的時候,找其進行談心式教導,用教師從前親身學英語的體驗傳授其正確的學習方法。針對少數學困生基礎極其薄弱以至于影響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情況,教師要在教學之余犧牲休息時間給其以特別的關照,對教學中重點難點給予個別輔導,作業可以面批。在每次考試中對學困生的成績要仔細分析,不是簡單地看表面的分數和名次,對他們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也要讓他們品嘗進步的喜悅,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這樣的個性化英語教學尊重了學困生的人格和尊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新理念,消除了學困生學習過程中通常會產生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充分發揮了他們學英語的熱情和動力。
心理學家托蘭斯說:“我們要想創造,就需要提供一個友善和獎賞的環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榮發展。”事實證明,只要我們能做到有愛心、有耐心、有方法,精心設計充滿激情和鼓勵的英語教學情境,就一定能幫助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上取得進步,推動新課程理念的深入實施。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黃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