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動機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高中數學的理論與實踐中,必須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重視學生情感的培養。
關鍵詞:情感教學 高中數學教學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態度目標和認知目標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線數學教師也比以往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但在實踐中,教師對情感目標的認識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不僅可能直接影響情感教學的實施,并對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造成一定的影響。
情感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設置這樣一個數學環境:學生能夠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通過與教師主動的情感交流,達到對數學學習具有主動的和旺盛的學習態度等目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樂學、愛學,使學生的情感與知識技能同步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一、注重對高中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情感性加工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只從認知角度考慮,關注如何把數學公式、概念和定理講清楚,只注意講解的條理性、邏輯性以及計算演示中的正確性,而很少想到教學的情感性和趣味性。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要讓學生更為主動地學習,探究性學習已為中小學教師所熟悉,但教學過程中免不了有部分教學是“接受式”教學,因此,并非只有通過以探究學習為主的活動式教學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受式的教學同樣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就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感性加工。
二、注重學生對于數學精神的理解
數學文化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有趣,更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蘊藏在這些知識背后的那種理性的精神,體會數學文化對整個人類文化的促進和貢獻,使得我們的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獲得一種精神,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也許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用不到數學的知識,但是這種精神將伴隨他,對他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影響。或許這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功近利,但只有這樣,數學教育才可使每一個人身上有更多的沉淀和積累,并作為個人的文化底蘊中一塊不可缺少的基石,伴隨他的一生,使他學會更加理性地去思考。
三、注重利用數學與日常生活、其他學科的聯系,升華學生渴望數學學習的情感
數學是具有豐富聯系的,在強調內部聯系的同時,還必須重視與外界的聯系。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恰當地把數學知識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向學生介紹數學在日常生活、其他學科中的廣泛應用:可以用于生產生活、環境保護、國情國策、市場營銷、社會熱點等方面的問題,內容涉及理化生、政史地等各個學科。例如大到水電費、通訊費等的函數問題;交通路徑、彩票抽獎、風險決策等的概率統計問題;貸款、細胞分裂、人口增長、退耕還林、濃度配比等的數列問題;鼓勵學生注意數學應用的事例,開闊他們的視野,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原來就來自身邊的現實世界,是認識和解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問題的有利武器,以加強數學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數學并非高深莫測的,在生活中就有數學的應用,從而激起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四、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重視學生過程性的學習
數學教學通常被學生認為是最“無情”的、枯燥的、難懂的,是沒有情感的概念、定理、公式的集合,但實際上數學教材內容中卻具有許多引發情感的因素,數學美主要表現為和諧美、對稱美、簡潔美和奇異美,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美學因素,學生無疑就受到審美價值的熏陶,為陶冶學生高尚的理智情操提供了極好的材料。
過去的數學教學進行的是結論性的教學,只重視定理、公式、結論的講解和應用,忽視它們的形成發展過程,數學教學總是“燒中段”。介于此,國際國內數學課程改革都開始重視學生過程性的學習,把靜態的數學教學轉化為動態的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參與調查、實驗、猜測、計算、驗證、交流等多種活動,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自信心、成就感等情感。在這整個過程中,立足于數學活動過程性的教學,讓學生在每個步驟中都能進行探索、經歷、體驗、交流等體現情感教育的活動,并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情感不僅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解決學生的情感問題,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