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一直以來是眾多小數教師不斷奮斗和追求的目標。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越來越覺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一種教育的流行趨勢。我通過課堂不斷嘗試、探究、發現,對教學素材的選取方面做了以下嘗試:“新授選材少而精”“練習用材豐而實”“教學組材巧而優”。
關鍵詞:數學 課堂教學 素材 精選妙用
新課改一路走來,經歷了“激情—困惑—務實”這樣三個階段,我們的數學課堂也逐漸從豐富多彩的熱鬧形式回歸到講求實效性上。然而在不少的數學“家常課”中依然存在著這樣的現象:紛繁華麗的環節、重復單調的操練……使原本簡單的數學課千頭萬緒,枝繁葉茂卻不見樹干。如何把多維度深刻的數學教學內容以凝練、簡約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教師簡簡單單教數學、學生輕輕松松學數學。
一、冗繁削盡留清瘦——新授選材“少
而精”
新課程指出:教材是課程資源中最重要的一種,教學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將教材為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縛。為此,我們在備課時首先要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抓住課的本質內容,找準課的切入點,然后理出一條線,緊緊抓住教學的重點和主干進行教學。
于是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選取兩位數“23”為本課的例題,通過分析“23”,把100以內數的相關知識點進行串聯,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我出示的一題看計算器寫數,引出23。進而讓學生觀察23這個數,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得到如下的信息:(板書)
(1)個位上的數是3;
(2)十位上的數是2;
(3)個位-十位=1
(4)個位+十位=5
二、用勁至深見壯碩——練習用材“豐
而實”
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我有幸聆聽了省教研員斯苗兒老師關于“經典”課如何創新的講座。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斯老師講到的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中的一題練習:看計數器寫數。
1.出示1397、6427的計算器圖,請學生讀出計數器上的數;
2.請寫出1397后面的4個數,即
1397()()()()
6427前面的2個數和后面的2個數。即()()6427()()
看似平淡無奇的看計數器寫數練習,卻如此暗藏玄機。難怪平時我們觀摩名師們的課堂,發現他們的題量較少,可是課堂依舊生動、精彩,充滿張力和活力。剛巧,我自己在《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受到斯老師簡約、創新的理念啟發,我便有了以下的練習設計:
(1)口算。用開小火車的形式鋪開計算面。
(2)分類。通過分類,歸納出計算特點,并總結計算方法。
(3)按類出題。鼓勵學生互出互答。
(4)代數出題。抓住“35+30”提問:誰能出35+□<100的算式?共有幾題?
三、巧串妙排暢想肥——教學組材“巧
而優”
人教版的小數教材中復習整理課內容多,如果我們隨意組拼可能會導致內容雜亂無序,教學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教師們將內容組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數學樂園”一課,教材編排了“走迷宮”“對口令”“送信”“排隊”“投球”五個游戲的形式來復習本單元
中10以內數的順序和組成、10以內數的加減法、基數和序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和簡單的統計。我在尊重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中出示的毫無關聯的五個游戲進行巧妙地有機整合,創設了“學生乘車參觀數學樂園”的情景。
我們發現:數學課堂教學如果能精選素材、妙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變,一“材”多效,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去除臃腫,走向凝練,去除煩瑣,走向精干,減少無關因素的干擾,凸顯研究主題。有效利用、創造性使用、優化整合教學素材將給我們的數學課堂帶來別樣的精彩。
作者單位:浙江省嵊州市體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