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術運動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我們的人格,本文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統計法、訪談法等,并結合自身習武經驗,從武德、武術教學、武術文化等幾個方面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影響進行論述。
關鍵詞:武術運動 大學生 健康人格 影響
1.前言
21世紀是人才的競爭,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脊梁”,培養其健康人格,是現代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追求自我完善的要求。武術運動富含中庸思想,平和謙讓,注重內外兼修。如何去研究武術與人格的關系,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1.1研究意義
武術運動能夠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而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能夠從武術運動中習得真諦,對于適應社會激烈競爭有著重要意義。
1.2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
有關武術對健康人格的影響的研究文獻有安徽大學許國、石士的《試論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自塑》和西安文理學院鞏建萍的《淺談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桂
林市教育學院唐榮安的《試論當代大學生
健康人格建構》,上海體育學院李娜的《淺談武術文化對人格的影響》。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抽取了烏魯木齊市幾所開設武術課的高校,如: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新疆醫科大學、新疆教育學院等。并對這些高校的一些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2.2.2訪談法
2.2.3問卷調查法
3.結果與分析
3.1健康人格的內涵及其標準
3.1.1對健康人格內涵的理解
所謂人格,是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
向,它表現為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能力、情緒、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氣質、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綜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
3.1.2大學生健康人格的標準
結合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大學生健康人格的標準。從具體特征上講,應具備以下標準:(1)具有遠大而穩定的奮斗目標。(2)具有強烈的道德責任感。(3)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4)具有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5)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6)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7)具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8)具有健康、崇高的審美情趣。
3.2培養大學生健康人格的意義
大學生階段,人格發展還不健全,遇到挫折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結合文獻資料和社會實際培養大學生健康人格有利于人格協調發展,有利于糾正人生價值觀,解決理想信念的缺失、道德下滑等問題。
3.3武術運動與健康人格的關系
武術運動強調內在的精神修養,注重內在氣質的熏陶,培養健全完善的人格特質。武術風氣的濃厚與否影響學生對武術的學習興趣。武術教師在武術教學過程中,以其自身完善的知識結構、人格品性等素質潛移默化地感化和教育學生,不僅使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得以顯露,同時對于培養學生追求理想身體、奠定終身體育思想也有極大的幫助。
3.4武術運動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影響
3.4.1武德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
武德是從事武術活動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應有的道德品質,是中國武術倫理觀的核心。調查中顯示,有78.3%的學生認為,武德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武德精微而博大,淵遠而流長,武術界流傳著“未曾學藝先識禮”的諺語,說明禮節在武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武德規范了武術行為與方法,使武術道德觀念成為武術技擊的準則。調查中顯示有12.9%和8.7%的學生認為,武德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影響為一般和沒有影響。
3.4.2武術文化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
中國武術所體現出來的特有文化對大學生人格健康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調查中顯示,有77.6%和48.4%的學生認為,武術運動的哲理有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提高團結協作的精神。武術運動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致,其實質就是注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的自我身心內外的和諧統一。調查中顯示,有69.8%和37.4%的學生認為,武術運動的民族文化精神,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提高競爭意識。
3.4.3武術教學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及發展與人的行為活動密不可分。武術教學內容的多樣性,練習形式、方法的簡易性、節約性,且不受時間、空間及地理的限制,有利于大學生個性人格的顯示和發展,為其人格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條件。
調查中顯示,有67.0%的學生認為,武術教學可以增強自信。教師對所有學生都抱有較高的期望,熱情對待學生,對于學生學練武術的點滴進步進行肯定和贊許,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自我肯定的滿足。
有60.6%的學生認為,武術教學可以培養興趣。
有56.5%的學生認為,武術教學可以培養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有47.5%的學生認為,武術教學可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武術運動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有著深遠的意義。
4.2建議
4.2.1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才是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該注重自身人格的培養。
4.2.2中華武術要發揚,武術文化要為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必須在大學校園大力開展武術運動,真正服務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4.2.3烏魯木齊市高校應該多開展武術文化活動,加強武術課程的教育改革,通過武術教學健全大學生的健康。
參考文獻:
[1]劉戰紅.論傳統武術文化與人格培養.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6.
[2]劉瑞,陳永輝,陳朝武.武術文化對當代大學生人格的影響.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
[3]唐花清.試論武術對青少年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體育科技.2008.(29):17~22.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