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昨天——因為放手,寶寶學會了走路,盡管父母是那樣的擔憂;
也許昨天——因為放手,孩子懂得了自護,哪怕為此將歷經磨難;
相信今天——因為放手,孩子的課堂將擁有更為廣闊的天空。
有時,愛也需要放手。
——題記
當我帶著滿懷的激情,踏上那神圣的三尺講臺,一雙雙純真、可愛的眼睛讓我感受到所從事的這份工作——教師責任的重大。是啊,在我的這些學生中,有的可能是未來的文學家,有的可能是未來的科學家,有的可能是未來的……想到這些,我是滿心的喜悅和自豪。因此課堂中,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解,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努力地用每一次的40分鐘傳授給孩子更多的知識。
直到有一次,我讓學生獨立完成看圖說話,我被學生那一個個動人的小故事震驚了。那是在學完《螞蟻和蟈蟈》課文后的一幅看圖寫話,一只螞蟻拖著一只蟲子,天上有白云,地上有小草。很簡單的一幅圖,在孩子們的眼中,卻成了五彩斑斕的世界。
小朋友筆下的小螞蟻可真是活靈活現:有的是忙著為過冬準備糧食的小螞蟻;有的是為了得到爸爸媽媽表揚而加油干活的小螞蟻;有的是團結互助的小螞蟻,為了不讓伙伴著急,拼命地背著糧食向前趕……
看到這些,我的思緒凝固了,是啊,這才是孩子的思維,這才是孩子的心聲,我開始反思我的課堂,為什么我的課堂上總是出現千篇一律的答案?我的課堂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翻開久違的書本,尋找心中的答案。《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尊重學生個體,注重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若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教師必須敢于放手,懂得放手。
找到問題癥結所在,我決定從肯定學生——讓學生放膽入手。因此,每上完一節課,我都會在學生面前進行總結、表揚。如“今天某某同學課文讀得真棒,聲音洪亮,有感情。”“今天某某寫得字真好!”……不管是受到表揚的還是沒有受到表揚的,他們都有了很強的表現欲。事實證明:鼓勵、贊賞是學生勇于放膽展示的最佳動力。孩子們在這最佳動力的引導下,一定會有一塊自由升騰的空間。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放手,是老師對學生的一種特殊的愛。相信,我們今日的放手,必將為學生的個性發展開辟一條燦爛的星光大道。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浦區關
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