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使學生輕松的學習數學,教師應當采取措施,注重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重視解題的策略和技巧,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 人教版 課堂 效率
隨著高中數學學習的深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科學性、嚴密性越來越強。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數學效率較低,興趣和熱情也越來越低,逐漸喪失自信,甚至放棄數學。因此,優化數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是擺在每個高中數學老師面前的任務。筆者在使用人教版教材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教學效率總結如下。
一、注重開展研究性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課改后,高中數學每學期中都會安排研究性學習課題,興趣是動力的先導,也是成功的關鍵。如果教師以生動巧妙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的發現規律和定理,課堂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其實研究性課題并不一定只限于形式上的某節課,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每節數學課,通過各種途徑充實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如在學習平面幾何或空間幾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紙片的折疊來發現某些幾何規律,這樣可以通過實踐加深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理解,遇到類似的幾何圖形時能夠舉一反三。
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表現欲,適當設置研究性問題進行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有不同的想法,并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式的交流與合作。當學生遇到難題,向老師投來期待的眼光時,教師應當適當引導,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而不是幫助學生解答,滿堂灌輸。只有讓學生積極的思考,才可以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從而做學習的主人。
二、重視知識的聯系與整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知識之間的聯系,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整合起來,做到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能力。比如學到對數函數時,教師可將其與前面學到的指數函數聯系起來,討論二者之間的關系,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深化對舊知識的理解。
知識的整合不僅指的是課本知識間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其他學科的整合。教學過程中所選的題材應盡量來源于實際生活,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可以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學到統計這一章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關注城市空氣質量狀況,10天后制成圖表,在課堂教學中設置討論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這樣也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三、關注學生情感,面向全體學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給予學生鼓勵,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時既要因材施教,又要面向全體學生。授課時,教師可以針對知識點設計不同難度的臺階,由淺入深逐漸的梳理知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同等的參與機會,使基礎好的學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并獲得同樣的成就感。例如在函數的教學中,我設置了幾個臺階:
已知函數y=x2
①它是奇函數還是偶函數?
②它具有怎樣的對稱性?
③它的增、減區間分別是什么?
④如果偶/奇函數f(x)在[a,b]上是增函數,它在[-b,-a]上是增函數還是減函數?
⑤奇、偶函數在其對稱區間上的單調性有何規律?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時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地使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由淺入深逐漸的梳理知識點,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與他人交流,吸取他人的經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四、重視解題策略和技巧,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面對學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嚴重、部分學生基礎差的狀況,教師應當優化作業的質量,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做題,給予學生解題策略和技巧的指導。
1.答題規范。有些老師課堂上不注重答題的規范,對學生的作業比較放任,因此學生作業中常出現不寫“解”和“設x”、解題過程過于簡省和潦草等問題,在考試時不知如何規范的解題。因此,教師應該在平時對學生不規范的解題方式給予提醒。
2.做題前應該認真讀題,應該堅持先看題再做題、先易后難,認真審題、摸清題意后再動筆,防止會做的題目因為馬虎而做錯。做難題時認真讀題可以加深對題目的理解,根據題目上的已知條件結合所學公式和定理,要冷靜的思考解題方法。
3.解題過程中還要注意“審題要慢,答題要快”“計算要慢,書寫要快”,在平時就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
本文就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效率進行了總結與反思。要使學生輕松的學習數學,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注重知識之間的整合和應用性,重視解題策略和技巧,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效率的提高,需要長期的學習與實踐,也需要我們教師和學生
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任國亮.淺談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構建[J].中學理科教學參考.2006.5.
[2]王曉東.淺析新課標下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雜志.2010.4.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