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分析
1.知識內容分析
氯元素是一種典型的化學性質活潑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種很常見、化工生產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質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探討鹵族元素的性質,從而與其他系列元素性質比較來歸納元素周期律,關于氯氣的性質本節教材的內容包括三部分:(1)氯氣的物理性質;(2)化學性質[氯氣與非金屬(氫氣)、金屬(鈉、鐵、銅)、水、堿的反應];(3)氯離子的檢驗。在氯氣的化學性質中,重點討論了氯氣與水的反應以及氯氣與堿的反應,同時重點探究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2.學生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上過一年的信息技術課和化學實驗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同時在計算機操作技能和信息素養方面已經具備進行網絡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該教學過程設計中,學生自行閱讀指定的網頁內容,也可以自行查找相關網絡信息,通過“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然后對知識進行梳理,從而獲取知識。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利用網絡環境下的探究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或信息,對于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由于網絡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圖文并茂、形聲兼備的學習信息資源,學生可以從網絡中獲得的學習資源不僅數量大,而且還是多視野、多層次、多形態的。與傳統教學中以教師或幾本教材和參考書為僅有的信息源相比,學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選擇空間。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氯氣的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氯氣與非金屬(氫氣)、金屬(鈉、鐵、銅)、水、堿的反應]
(3)氯離子的檢驗
2.過程方法
利用網絡多媒體圖文并茂、形聲兼備的學習信息資源,采用實驗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或信息。
3.情感與態度
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結論,學生體會科學探究艱辛和喜悅的過程中,樹立不畏艱難的科學探究精神,并同時加強環保意識,強化團隊精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氯氣、氯水的化學性質、氯離子的檢驗方法
難點:氯水的性質及漂白原理;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方法
網絡多媒體資源、實驗探究、分組討論、歸納總結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一課時)
情景導入:觀看視頻印度孟買發生氯氣泄漏事故
過度: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種特殊的氣體
(一)學習目標展示
1.氯氣的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金屬(鈉、銅、鐵)、氯氣與非金屬(氫氣)、水的反應]
(二)閱讀教材
學生按以下問題閱讀課本:
1.氯氣的發現過程?
2.氯原子的結構示意簡圖?
3.根據氯原子的結構說明氯在自然界為什么不能以游離態形式存在?
提問、板書:一、氯的原子結構
歸納:(略)
觀看多媒體:打開晉中教育網資源庫觀看視頻《氯氣的物理性質》
提問、板書:二、氯氣的物理性質
歸納:氯氣是一種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有毒,易液化,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過度:根據氯的原子結構,大家分析一下氯氣的化學性質怎么樣?下面我們來學習氯氣的化學性質。
觀看多媒體:
提出問題:1.氯氣與鈉的反應和氯氣與銅及的反應的實驗現象有哪些?
2.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打開晉中教育網資源庫觀看視頻《氯氣與金屬鈉的反應》《氯氣與銅的反應》
演示實驗:鐵絲在氯氣中的燃燒
提問、板書:三、氯氣的化學性質
歸納:1.氯氣與金屬的反應(大多數金屬都能在氯氣中燃燒)
Cu+Cl2=CuCl2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過度:氯氣除了能與金屬反應外還能與一些非金屬反應。
觀看多媒體:打開晉中教育網資源庫觀看視頻《氯氣與氫氣的反應》
提出問題:1.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現象是什么?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2.通過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你對燃燒的條件和本質有什么新的認識?
板書:2.氯氣與非金屬的反應
歸納:Cl2+H2=2HCl
過度:打開自來水龍頭,會聞到一股刺激性的氣味,你想過這是什么原因嗎?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84頁,回答下列問題
1.氯氣為什么能夠殺菌消毒?
2.寫出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次氯酸有哪些性質?
提問、板書:四、氯氣與水的反應
Cl2+H2O=HCl+HClO
實驗探究、提出問題:
氯氣和水反應后所得產物都是酸,若向石蕊試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和較大量氯水比較,會有什么區別?
實驗:向石蕊試液中滴加不同量的
氯水。
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歸納:
實驗結果與預期結果不同,越滴加氯水,顏色越淺,說明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質。
提出問題:
氯水中存在哪些物質?什么物質具有漂白性?如何驗證?
分析歸納:
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四種物質,其中H2O、HCl沒有漂白性,Cl2和HClO最少有一種物質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氣中不含有HClO,可以通過干燥的氯氣與濕潤的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進行比較。
探究實驗:
將干燥的氯氣依次通過干燥的有色布條和濕潤的有色布條
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歸納:
干燥的有色布條沒有退色而濕潤的有色布條退色了,說明氯氣沒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是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次氯酸。
思考、分析進行科學推測:
可能的原因:
日曬的過程中氯氣揮發,濃度降低,毒性降低
日曬過程中發生了一定的化學反應,導致次氯酸發生反應,濃度降低
板書:2HClO=2HCl+O2
(三)練習
1.新制備的氯水顯 黃綠 色,說明氯水中有 Cl2 分子存在。向氯水中滴加幾滴AgNO3溶液,立即有 白色沉淀 生成,說明氯水中有 Cl- 存在,氯水光照后,黃綠色逐漸消失,并放出無色的 O2 氣體,
生成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 2HClO=2HCl+O2 。
2.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氯水 B.氯化氫 C.液氯 D.漂粉精 E.鹽酸
3.下列物質中,不能使有色布條褪色
的是()
A.次氯酸鈉溶液
B.次氯酸鈣溶液
C.氯水
D.氯化鈣溶液
4.判斷下列說法正誤(用√或×表示)
①紅熱的鐵絲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棕色固體FeCl2(×)
②有氯氣參加的化學反應,必須在溶液中進行(×)
③鈉在氯氣中燃燒生成白色固體NaCl(√)
④氯水的pH小于7(√)
⑤任何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都可以叫做燃燒(√)
⑥氯水能使有色布條褪色,所以氯氣具有漂白性(×)
⑦氯水、氯氣和鹽酸中都含有氯元素,所以它們都呈黃綠色(×)
(四)小結
1.氯氣是黃綠色有毒氣體,可溶于水,比空氣重。
2.氯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與金屬、非金屬、水等反應。
3.次氯酸是一種弱酸,具有較強的氧化性,有漂白性和消毒殺菌作用,見光易分解。
布置作業:課后習題1~4
六、教學反思
1.本課例遵循新課標的要求,緊密結合現實社會中的有關事件和生活中的相關情景,通過引發問題—閱讀觀察—實驗探究—總結規律等教學過程,引起學生的好奇、困惑和矛盾,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形成探究問題的情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相互討論、查閱資料、構思實驗。
2.以氯氣性質為主線,緊扣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通過實驗形象生動地介紹了氯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讓學生概括出本課時的相關知識,并使之條理化、系統化。
3.利用計算機輔助手段,擴充了常規
教學手段的容量,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
理解。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昔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