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運用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音樂教學中實施“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
21世紀是一個教育改革的世紀,教學模式正從單純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轉向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學思路逐步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體系。如何引領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筆者近年來在音樂教學中的探索課題。
一、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客觀條件
音樂教學內容是音樂教學的依據,是學生獲得音樂審美感受和體驗的客觀條件。正如一首好的作品總是蘊含美好的寓意,能抒發溫馨的心曲,襯托美麗的夢境。而一堂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音樂課也能產生感人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一個自由的想象空間
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中學生正處在富于想象的年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敢想、想說、想做”的氛圍,并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以便給予學生一個發揮自由的想象空間,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使他們學會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認識社會。
三、運用各種學習方式,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1.合作方式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行為很大程度是依賴學生之間的合作、磋商與理解。合作學習是一種集體的學習,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合作學習,把大量的活動時間留給學生,并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由小組的成員在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學習過程中共同完成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
2.討論交流式
討論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體現,它有利于學生之間情感的溝通、信息的交流,并為每位學生提供發表見解、參與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增強探索的愿望,從而在活動中通過討論來獲得音樂知識,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
3.對比式
對比是音樂表現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把這種手段運用到音樂審美之中。運用對比的手段有很多:可以把同一標題的作品進行對比,學生通過這
樣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習音樂的辨別能力,從而增強學習趣味。
四、營造寬松環境,讓學生大膽表演,發展其表現力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場所。要發展學生的表現力,關鍵是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每一個學校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只有在濃厚的創新氛圍和有利于創新的環境中,才能使學生獨特的表現力得到充分展示,因此營造寬松愉快的教學環境、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活動是發展學生表現力的關鍵。
五、拓展創作空間,增強學生的創造力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在音樂課堂中,教師應善于把握學生的創作時機、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并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1.改編歌詞
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創作能力,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所學的歌曲進行歌詞改編活動。通過一問一答,課堂的氣氛濃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高,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學生的創作能力也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令你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
2.創編田園交響曲
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采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聲源來創作。這個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感到非常新鮮,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增強學生的創作能力還可以通過制作小樂器、記譜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還能激發學生靈感,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自主參與、自主研究、提高學生創造力。
在音樂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去,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走進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
參考文獻:
[1]《中小學音樂課型與教學模式研究》.
[2]《中小學音樂教育》.
[3]《音樂課程標準教師讀本》.
作者單位:廣東清遠市清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