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理念要求下,我們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營造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信息技術 教學模式
作為信息技術的教師,要做好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工作,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
方面著手:
一、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長期以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忽視了對學生能力和情操的培養。所以,我們要創造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去主動參與,激發他們的智慧,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
二、認真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是以操作性、實踐性、探究性、創新性為特征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要準確的制訂教學目標;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做好教學內容分析,突出重點,擊破難點,抓住關鍵;要全面了解學生水平,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有了解,我們要選擇好的教學方法和設計教學方案;問題設計要恰當,要有激發性和針對性,設計的問題要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細節要考慮的周密,細節決定成敗,只有抓住每個環節的細節,這樣才能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建立新的教學環境,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教師通過編制的課件,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將教學的重點、難點用適宜的多媒體信息(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表現出來,把抽象內容變為直觀、形象、生動的知識,促進學生對事物全面、準確的認識,達到認知的高效率。同時也就要求教師在做課件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把形、聲、色等各種信息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創設出一種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新課改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這些理念對改革教學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信息技術學科對學生來說要學的內容很多、牽涉面很廣,不可能完全掌握這么多內容,只能不斷地學習。作為教師不可能把每個知識點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個知識點鉆研透后再去教給學生。同樣,學生的知識技能也不能完全依賴老師的教導。所以,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自主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創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小組之間開展競賽,互相交流、互相啟發思路,以實現解決實際問題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給學生提供多動手、多訓練的機會
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課程。而其中的操作技能是最重要的,理論知識是操作技能的基礎,操作技能是理論知識的目的。要真正把所學的知識熟練的掌握,就必須親身實踐,動手操作。我們要把培養操作技能作為主要任務,而動手去實踐去操作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
在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提倡他
們敢動手、多動手、勤動手。學生在不斷地練習和實踐中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技能,動手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是學習過程中的巨大動力,這種動力將極大地推動
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
(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
能力
根據學生已有知識信息,我們要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情境,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多方面思考問題,從而尋求多樣性的答案;注重學生個性的塑造,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理,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從而能很好地開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解除學生對于回答問題錯誤的恐懼心理,以免打消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通過其他學科的一題多解、一法多用方法,來引導學生的思考朝多種方向擴散。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開闊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然后在眾多的解法中,經過歸納、判斷和比較,最終得出一個最好的結論。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五)注重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僅能檢驗學生一節課學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帶給學生很大的鼓勵和肯定。傳統的評價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檢查,而在新型的、建構性的課堂中,評價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我們不能單純地從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我們還應該從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評價他們。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我們應該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促使他們不斷地學習和提高。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手段和途徑。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對教學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教師都必須進一步提高我們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認清和避免出現教學中的一些誤區,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學效果,培養出新時代具有信息素養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鄭州市第62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