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新課程改革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掌握多種技能,能夠根據(jù)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自主構建網絡,形成一個系統(tǒng);通過在教學活動中實踐新理念,全面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新課程 實踐
一、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
開展教學活動需要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教師與學生要多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要相互學習,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要求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愿意學習,善于學習,培養(yǎng)他們豐富高尚的情感、健康和諧的人格和堅強的意志,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這樣才能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師要處理好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加強互動,和睦相處,充分發(fā)揮學生潛在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
二、靈活使用教材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是按照不同的專題分為不同的單元,每單元介紹某一方面的歷史知識。而每單元又包含不同的課文,它們相互聯(lián)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有的單元專業(yè)術語比較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不能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教完這一單元的內容,完成教學目標要求。因此,教師的思維要靈活,學會取舍教材,特別是要善于調整,補充相關內容。如講授必修第一冊時,可不按教材的固有順序講解,加以適當調整,在講解第一單元后,可先教第六單元,接著講第七單元。綜合這幾個單元,形成一個中外政治專題,這樣學生就更加容易理解中外政治是如何發(fā)展的。還有一個建議,教師可打亂順序,先講第九單元,然后講第五單元,這樣學生能比較清晰地理解二戰(zhàn)后國際關系的特點,搞清楚其演變過程,進而更加容易理解新中國的外交關系。
三、開發(fā)學生的多方面智力
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特點,利用教學資源包括課本、多媒體等,開發(fā)學生的多方面智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既要增強學生某一較強方面的智力,還要補充學生某一薄弱方面智力。如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較強,數(shù)學成績好,可讓歸納課文中的基礎知識,概括主要內容,理順知識結構;有的學生語言天賦較好,表達能力強,可讓他們朗讀某一篇課文,或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有的學生空間思維較好,善于識別圖形,可讓他們分析圖表;有的學生開朗活潑,人際關系較好,可讓他們組織課外活動;有的學生喜歡音樂,可讓他們唱歌,或演奏古典音樂;有的學生善于表演,可讓他們扮演課文中的某一位歷史人物;有的學
生喜歡電腦,熟悉操作,可讓他們搜集歷史資料材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等。教師還要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提供鍛煉機會,幫助學生克服某一方面的薄弱點,戰(zhàn)勝自我。如有的同學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可多讓他們朗讀課文,回答問題,平時教師要多鼓勵他們。
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歷史學科記載了古今中外的歷史,反映了人類的智慧、理想、積累了經驗、知識,包含豐富的人文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知識,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有選擇地繼承和發(fā)揚,正確認識世界,明
確人生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如在講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一節(jié)時,可學習孔子學而不厭的精神。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多才多藝和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笨鬃訉W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就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蓖ㄟ^講解這些語錄,教育學生要勤奮學習。學習屈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五、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探索和研究歷史問題,教育學生用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問題,采用辯證的方法解決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熱愛學習,主動參與學習,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善于開動腦筋,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如教師可根據(jù)某一節(jié)的主要內容提出問題,學生閱讀課本后認真思考這些問題,同學之間展開討論,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研究其影響,以實現(xiàn)某一教學目標。在評價歷史事件時,既要從宏觀方面分析,又要從微觀方面考慮,分析這一事件是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看它是否促進社會發(fā)展。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分析社會熱點,找出歷史和現(xiàn)實的關系,讓學生自主探究。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發(fā)展,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運用恰當?shù)氖侄?,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訓練其學習技能,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參考文獻:
[1]楊瑞平.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08).
[2]李政芬.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淺析[J].成功(教育).2010.(05).
[3]鮮紅周.全面應對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J].陜西教育(行政版).2008.(11).
作者單位:西藏山南地區(qū)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