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學科教育體系,學科課程總處于中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化學教育亦如此,在化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化學教學是實現化學教育目標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徑,實施法制教育同樣不能逾越化學學科課程和化學課堂教學。也就是說,在化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在此,筆者對九年級化學上冊教材(人教版)《空氣》《愛護水資源》課題為例探討在化
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教學,供化學教育工作者參考。
一、學科內容: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
空氣
課題1:空氣
(一)適當滲透法制內容
1.《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第一條 為防治大氣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大氣環境的義務,并有權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六十一條 ……造成重大大氣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二條 造成大氣污染危害的單位,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遭受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教學要求及方法
要求:1.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環保、法制意識。
方法:講解→聯系實際→拓展思維→
充分想象→激發興趣。
(三)教學事例與措施
在學習了“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后,進入本課題“保護空氣”這一內容的學習,結合空氣污染的原因以及身邊空氣污染的現象,向學生展示課件:
1.大氣污染的原因、危害性、防治措施方面的圖片
2.受到法律制裁的圖片
引導學生思考和交流,討論下列問題:
1.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沒有保護空氣的意識,任意燒煤,燒山,亂砍亂伐,使用排廢不達標的汽車等等,我們的空氣將會怎樣?
2.假設你是某個廠的負責人,為了節約成本,能夠對廠里的有毒氣體、有毒粉塵不經過任何處理就悄悄排放嗎?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怎樣對待這種行為?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參考上述問題與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實例進行探討教學。
二、學科內容: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2:愛護水資源
(一)適用滲透的法制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水環境,并有權對污染損害水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
第二十九條 禁止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堿液或者劇毒廢液……
第三十三條 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第九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教學要求及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水污染的污染物質及來源,造成水污染的嚴重行為應負的責任。
方法:創設情景→常識介紹→指出問題→交流討論→激發情感→總結歸納。
(三)教學事例與措施
舉例說明: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中石油吉化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水體的污染,影響范圍廣,受到損害的人數眾多,責任人受到國務院和司法機關嚴肅處理。
教學中也可結合身邊的具體事例,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狀況后,指出水與動植物的生存息息相關,我國水資源緊缺,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將如何對待水資源?導入學習“愛護水資源”。
在學習關于“要防止水體污染”內容時注意滲透相關法制的內容。如:
1.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任意向河里排放生活污水行嗎?
2.在農業生產中,過量施用化肥或農藥后果將怎樣?我國的法律法規允許嗎?
3.在我們身邊,哪些行為還會導致水污染?(討論交流,使學生更有切身體會)。
擱筆沉思,頓然驚覺:化學與法制,這樣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經過教師稍加點撥和引領,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渾然一體。這不正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科之間的整合嗎?由此可知,法制教育的化學學科滲透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必由之路,應引起廣大教師的積極探究。
作者單位:貴州省三都縣三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