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針對農村書法教學現狀,有針對性地分析農村中學對書法教學不重視的原因,學生學習書法缺乏信心,以及方法和策略不當。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書法教學三點建議:1.積極引導,培養興趣。2.方法正確,增強信心。3.培養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習慣。最后,要求我們老師要以通達的眼光看待書法教學,培養大多數學生寫好字,寫出一手漂亮的規范字,是我們的宗旨和主要目的。
關鍵詞:書法 字帖 臨寫 規范 持之以恒
目前,農村初中學生寫的字,大多數書寫不規范,且有越來越差的趨勢,究其原因,大致如下:1.在小學開設的寫字課,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寫字,并沒有從規范的角度入手,而且很少有真正的專業老師指導,大多為語文老師或班主任充任;2.進入初中后,由于學校最關注的是升學率的高低,并不注重學生其他方面素質的發展,學生整日淹沒在題海中,開設的書法課程似如擺設。我對初中書法教學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對初學者進行積極引導,從興趣入手
1.首先要破除農村初中生對書法“敬而遠之”的神秘感,不要認為學習書法只是城里孩子的“專利”,驅除沒有基礎就學不好書法的恐懼心理,開導他們坦然面對,一切都可以從零開始,培養他們對書法的興趣和親切感,可以通過講授中國書法的發展歷史以及歷代名碑、名帖、名家的故事入手,分析各種書體及臨摹的方法,讓他們對各種字體有全面認識,對書法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2.在講解各種字體時,引導他們從漢
隸、魏碑或者晉代的楷書等容易學的字入
手,改變那種“學書法必須從唐楷學起”的片面思想和陳舊觀念。我覺得若一上手,就去臨寫唐代的楷書,反而使初學者產生畏難心理,并喪失興趣和信心,因為唐代的楷書,需要講究運筆中的提、按、頓、挫,起筆、收筆、回鋒等技法,法度過于嚴謹,會使初學者知難而退,中途而止。
3.在選擇字帖時,不要限制學生必須學習某家字帖,而要在規范的范圍內由學生自己選擇,首先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眼光,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帖,這樣既可以使其產生學習興趣,也有利于今后學習打好基礎。當然要限制學生選擇行書、草書兩種字體。
二、指導學生正確地臨摹,培養信心
字帖選好后,便開始臨寫了。第一步,在臨習過程中,應限制學生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像抄寫課文那樣左一遍右一遍地去抄寫字帖。抄寫字帖是很盲目的,抄完后幾乎沒有什么印象,更談不上水平的提高。即把字帖中的各種筆畫“拆散”,記住橫、豎、撇、捺等筆畫的書寫方法和規律;第二步是偏旁,要求同學們把各種偏旁寫法,熟記于心,并反復練習;第三步重點是字的結構練習,可以把字帖中的字歸類,先練習獨體字,其次是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最后是上中下結構和左中右結構的字。如:手、水、飛、幾等等,適當可以多練習。在臨習過程中,都要求學生把筆畫、字寫得像,不能擅自更改,對寫得不像的同學,要及時分析原因,并讓其糾正。當然也要適當地給予鼓勵,讓他們增強學習書法的信心,書法的練習不求速度與數量,只求適度與質量,做任何事,好的開頭便是成功的一半!
三、要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要求學生書法時,須誠心、忠于古人,要態度專一地臨寫一本字帖,切不可貪多,更不能朝三暮四。可先以一種字體,一本字帖為范本,并找出所臨寫字帖中漢字結構和臨寫的基本規律,待有了一定基礎之后,方可兼學其他字體。
以上三點是我根據平時教學總結的個人經驗,可能存在片面性,不過作為老師,要以通達的眼光看待書法教學,我們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孩子都往書法家的路上引,那也不現實,而是因材施教。在此基礎上,行有余力,再把書法當作一種藝術來學習。
參考文獻:
[1]《中國書法報》.
[2]孫伯翔.《怎樣寫魏碑》.
[3]洪丕謨.《楷書教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下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