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討了行動導向教學法對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導向作用,結合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基礎課程的特點,著重討論了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如何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及教學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策略分析,力求探索提高機械基礎課堂教學效果的新模式。
關鍵詞:機械基礎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應用策略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在學習德國雙元制職教體系模式下,在我國職業(yè)教育教學領域興起的一場教學方式的改革。它遵循“為行動而學習”的原則,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為目標,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逐步向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上轉變。主動參與、師生互動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一大亮點。《機械基礎》是中職機械、機電類專業(yè)的一門集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解決問題能力于一體的專業(yè)基礎課。筆者認為,機械基礎課應借鑒行動導向教學法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結合《機械基礎》的自身規(guī)律和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活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對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導向作用
中等職業(yè)教育主要培養(yǎng)以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為中心,在第一線從事生產、服務和管理的各類實用型人才。行動導向教學是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新型職業(yè)教育教學模式,其核心是把學習過程與實踐過程相統(tǒng)一,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職業(yè)核心能力。在教學形式上由過去的以“教”為主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以“學”為主;在教學實施上淡化知識的講解,以任務驅動等方式展開教學;在教學評價上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行為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理念或教學思想,它實際上包括了大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項目教學法、文本引導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問題導向法、現(xiàn)場教學法等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對機械、機電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機械基礎》知識點繁雜且面廣,深淺不一,普遍感到難學,于是產生畏懼心理。而恰到好處地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能讓這些天性熱情好動的青少年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所以應用任何一種具體的行動導向教學法都應注意以下兩方面:
1.注重導課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情緒
每節(jié)課開始,教師切不可因課堂時間和課堂容量的限制,而匆匆地且滄白無力地開始新課,應從“輕松”“愉快”入手,調動學生“想聽”的渴望。導言的設計,方法多樣,有:演示解說,導入情境;巧設懸念,扣人心弦;切入熱點,引入課題。例如,在第一次緒論課上可以采用大腦風暴法引領學生展開討論:自行車、電瓶車、摩托車、汽車、飛機、縫紉機、蒸汽機、電動機,再到數(shù)控機床、加工中心等的構造、原理等等,學生暢所欲言,不管正確與否,只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就行,這時課堂氣氛就會很熱烈,學生情緒就會很高漲。最后向學生介紹國內外的一些科技動態(tài)、尖端技術成果以及我國在此領域內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差距,這樣做能使學生開闊視野,激發(fā)愛好,培養(yǎng)學習動機。
2.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參與
(1)卡片展示法創(chuàng)設情境
卡片展示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信息。展示板上的內容既有討論的過程,又有討論的結果;也是學生集思廣益和系統(tǒng)思維的過程。整個過程通常采用談話或討論的方式。例如,在學習齒輪失效一節(jié)時,教師提出要討論或解決的課題,并將題目寫在特定形狀的卡片上,用大頭針釘在展示板上。接著學生討論后把自己的意見以關鍵詞的形式寫在卡片上,并由教師、學生自己或某個學生代表釘在展示板上。釘在展示板上的每張卡片的書寫應該能使學生自己看清。師生共同通過添加、移動、取消、分組和歸類等方法,將卡片進行整理合并,進行系統(tǒng)處理,得出必要的結論。最后師生總結討論結果。
(2)模擬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
模擬教學法通常圍繞某一教學內容,設置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和條件,通過實施周密的過程控制以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需要自主地整合教學內容,還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學成果和技術手段,使課堂內容多樣化、豐富化,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帶傳動一章,可以設計多個場景:車間機床故障現(xiàn)場(帶傳動失效分析)、技術科(帶傳動設計)、采購市場(正確購買帶輪及傳動帶)等。先將學生分成三大組,然后每大組再自行細分小組,分工完成任務。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多種多樣的職業(yè)行為,提出適當?shù)膯栴}以引起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啟發(fā)誘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自己去糾正錯誤的或片面的認識。
(3)項目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
項目教學法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項目”而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這能大大提高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按照項目教學法的要求,所有六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學生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訂方案,獨立地做出決定,獨立地實施方案,獨立地反饋信息,獨立地評價成果。例如:在學完液壓傳動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確定這樣一項任務:設計一套多缸順序專用銑床液壓傳動系統(tǒng)。銑刀能做回轉運動,加工時工件被夾緊,工作臺的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進給運動由液壓缸A、B執(zhí)行。其動作順序為:缸A水平快進—缸A水平工進—缸B垂直工進—缸B垂直快退—缸A水平快退。全部工作由學生參與完成。由于這樣一套液壓系統(tǒng)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因此同學們的興趣非常高漲。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策略分析
1.應正確把握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不能只顧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而忽略了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機械基礎》課程的設計應突出實用性,注重與其他相關學科的結合,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感受機械設計、加工、裝配、維修等情景和所需要的能力要求。可讓不同基礎的學生根據(jù)需求來選擇教學情境中的項目。最后實現(xiàn)“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到“自主學習完成項目”的轉變。機械基礎課程中的不少知識點都可由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只有這樣,學生的動手能力、溝通與協(xié)作能力才能得到有效鍛煉。
2.應不斷完善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評價
體系
在教學活動中,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已不能適應行動導向教學法,我們應及時構建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體制,這樣才能保證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比如軸系零件一章,如采用現(xiàn)場教學法,學生能熟悉減速器的結構及裝拆流程,但是為什么要這么設計?這樣的設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哪些方面需要進行改善?應該如何改?諸如此類的問題,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進行思考的。教師要趁熱打鐵,在活動結束后及時地進行討論和總結,對學生的表現(xiàn)、效果等進行評價,采取適當?shù)募顧C制,以提高活動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yè)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6).
[2]雷正光.德國雙元制模式及其可借鑒的經驗[J].外國教育資料.2000(1).
[3]江熒,朱強.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及其示例[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26).
[4]姜大源,吳全全.當代德國職業(yè)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5]吳德民.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形成條件及本土化研究[J].《石油教育》.2009.5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高港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