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學身邊的的數學,進一步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以及學習數學的樂趣。
一、教學實踐
下面是我在低年級教學中《認識角》的幾個片段:
1.片段一:初步認識角
師:拿4根小棒可以圍成什圖形?
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并指名說
師:拿去一根小棒,可以圍成什么
圖形?
學生擺小棒,指名說
師:再拿去一根小棒,你能擺出什么圖形呢?
學生繼續動手擺小棒,師巡視
指名幾種有代表性的情況并以實物投影展示
師:這樣的圖形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認識的角。
板書:認識角
2.片段二:感知角的特點
(1)抽象出角
課件出示:剪刀、三角板、鐘面
師:你能在上面的物體上找到角嗎?
讓學生上來指一指(師幫助指出角的邊)
課件演示:每個角的邊紅色閃動后移到下面
(2)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略)
(3)找角
①拿出數學書,找到角,指出邊和頂點
指一名學生說
②拿出三角板找到角,指出邊和頂點
指一名學生說
③各自在小組里拿書本或三角板邊說邊指出角、頂點和邊。
二、教學反思
1.以玩代學
片段教學中,都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了學生容易操作的活動,安排了兩個自我展示環節,讓學生的想法和做法得到肯定,這無疑是對學生最好的鼓勵,伴隨著強烈的滿足感,學生思維活躍、聯想豐富、記憶清晰。
2.培養了操作能力
教學設計中不僅重視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更注意到操作的難度不斷加大、由淺入深:先操作小棒形成角,又觸摸認識生活中的角,再叉開角的兩邊,最后學生自主做角。
3.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節課設計了學生喜歡的操作活動,無疑是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學生忙碌的操作場景和躍躍欲試的自我展示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這樣的學習氛圍怎能不激發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4.把生命的活水引入課堂
教師注意到給每一個學生自我操作、合作交流及自我展示的機會。許多學生都積極地要求,在合作交流中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擺角的形狀展示,交流找到角的邊和頂點,做角,知道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決定角的大小……這一系列活動學生做得有聲有色。可見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頭腦不是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教師點燃的火把。
5.與學困生一起成長
在教學中對這一群體教師要密切關注,多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在做角這一環節我沒有直接讓學生各自想辦法做一個角,而是由老師引導在小組里用硬紙條做角,并注意觀察,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幫助。目的就是要放緩課堂的互動速度,讓學困生緊跟“互動”的步伐。
作者單位:南京市六合區廣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