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英語課堂提問是英語課堂中最普遍的師生互動方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手段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激活學生的思維;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但是國內近年來的研究資料表明,中小學教師平均每堂課的有效提問僅為56%,而英語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通常就更少了,且問題的設置存在著一系列的缺陷。因此,研究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對有效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二、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1.設計的問題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成敗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巧妙地利用教材。尋找合適的切入點,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引導性、啟發性的問題或者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2.問題的設計要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并要有梯度和層次性
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的問題才能夠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教師要根據課堂中學生學習的情況,在所學內容基本理解的基礎上提出較高思維水平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鍛煉思維能力的機會,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善于提問的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使學生理解層次不斷深入,逐步實現由知識向技能再到交際能力的轉化,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問題設計的層次性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機會。基礎差的學生可提問一些信息型或記憶型的問題;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可提一些理解型的問題,并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把分散在課文里、蘊含在課文內容中的知識加以綜述;對于學習好的學生提出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性質的問題,如讓學生進行綜合分析,辨明真偽,找出原因,并作出創造性回答。
3.問題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跳出對教師的依賴,多說敢言,主動質疑,因此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課文知識重難點,設計出既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認知規律和能力水平,達到最基本的語言訓練目的的問題,又要設計出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對已有認知結構重新組合、編碼,提高思維水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