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思想政治課除了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為目的外,還要讓學生用所學書本理論解釋現實生活中的政治經濟現象,激發學生關注我們的生活,并用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巧妙導入,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
導人得好,則如一劑亢奮藥會激發學生渴求知識的情感,反之則如一劑安眠藥,不講則已,一講便進入催眠狀態。在教學中我體會到在備課充分的基礎上,注意觀察生活,了解學生的所好,巧妙地設置情境,則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學習高中經濟常識“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時,恰逢周五,我是這樣導人的:假如下個月《同一首歌》欄目組到我縣演出,大家都很喜歡這個節目,那你會買什么前去助興呢?同學們紛紛回答“熒光棒”“鮮花”“小彩旗”等等。而我們現在能在當地市場上買到這些商品嗎?不能怎么辦?學生又紛紛回答“可以讓商家提前訂購,生產者根據需要馬上生產”“可以用類似商品替代,能達到目的有啥用啥”。同學們你一言他一語積極參與,激情高漲,此時進行設問:大家知道這里蘊含著什么經濟學道理嗎?假如將來你成了一個生產者或經營者,能抓住這里的巨大商機嗎?
這樣的導入,學生容易理解,會使學生體會到政治學科的實用美,也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激勵學生主動探求本課要學的內容。
二、注重情境教學,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
高中政治教學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更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必須還學生課堂主人的身份。
例如,在學習經濟常識價值規律優勝劣汰作用時,我設置了一個故事情境:在國企改革中必然會出現職工下崗問題。時值中年的李某夫婦所在企業因經營不善最終破產,面對下崗二人一愁奠展,上有要贍養的老人,下有要供上學的孩子,而自己年齡上又不占優勢。面對嚴峻的現實,你認為他們應走出困境實現再就業?指出你的合理建議。同學們進行一番思考后便紛紛談自己的想法。有的說:“夫婦二人要轉變觀念,用自己在原企業的特長可以到其他小的非國有企業去謀職”“男的可以學開車跑運輸,女的賣票或幫忙,現在國家下大力度整治超載,搞運輸應有市場潛力”;也有的說:“他們可以回農村老家,承包大片土地進行規模養雞、規模種田,也來個規模化經營,”另一個學生連忙補充道:“別忘了瞄準市場,科學養殖,要進行市場化經營”。又一個同學接著說:“提起養殖,我認為還應學學計算機,也來個電腦配料;多看相關書籍了解動物習性,聽說奶牛如果定時聽一些適合的音樂,它會產更多更好的奶,也體現‘人文關懷”’;也有的同學說:“一開始他們可能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可從最簡單的做起。放下架子一切從頭開始”;還有的說:“除了自身努力外,當地政府部門還要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導,創造條件進行必要的職業技能培訓,正可謂內外因相結合”……就這樣,同學們談得有聲有色,有條有理,把我們所學的經濟常識、哲學常識以及政治常識的相關知識與現實結合了起來,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深入到課堂、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做到用理論來指導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在政治教學中如能恰當地、巧妙地設置情境,點燃學生心底的興趣之火,變外部說教為內在需求,化枯燥為生動,變沉悶為輕松,化抽象為具體,變平淡為神奇,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勝的效果,使政治課充滿生氣和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