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重闡述了發展性評價的概念,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實施發展性評價的優點,網絡教學平臺的模塊組成以及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發展性評價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發展性評價 網絡教學平臺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大面積施行,新課程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傳統教學評價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地凸現出來,社會各界對改革傳統教學評價的呼聲越來越高。傳統教學評價主要以終結性評價為主,以最終的一次考核來評定學生的成績,它缺乏對教學過程和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發展過程的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同時,建構主義理論也強調,應該注重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的分析和評價,支持和鼓勵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對學習者的最終學習效果正確地進行評價。
發展性評價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最終發展為目標的質性評價方式。發展性評價注重過程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這些特點與我國新課程改革對教育評價方式提出的要求非常吻合。因此在短期內,有關發展性評價的理念很快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可以說發展性評價已經成為我國教育評價方式研究和發展的主要方向。發展性評價注重的是過程,其主要做法就是摒棄以往終結性評價中以期末成績論英雄的做法,而是將能夠表明學生發展狀況的關鍵資料加以收集并保存,記錄的信息可以包括能反映學生成長的任何材料,如榮譽、作業、試卷、作品、評語等等,使學生能從中體會自己成長的歷程,獲得情感的滿足,激發學習的動力,使教師和家長能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了解和評價。目前,發展性評價已經成為教育界研究的重點,很多學校都設立了研究發展性評價的課題,并制定了很多實施發展性評價的方案。在眾多的方案中,“成長記錄袋”成為目前發展性評價的通用做法。但是在實踐中,“成長記錄袋”的缺點也顯現出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操作方式比較繁雜。成長記錄袋的應用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2.學生往往在材料的選擇上傾向于“成功”的記錄,使成長記錄袋無形中成了“榮譽記錄袋”;3.成長記錄袋只記錄了一個學生的成長記錄,不具有橫向可比性,即我們不易考察同一時期某個學生同其他學生相比較的情況。
怎樣才能克服成長記錄袋的以上缺點,使學生成長信息的保存更方便、更全面,并且可以很方便地在不同學生之間進行比較,并自動獲得統計數據?我們可以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教學,利用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促進教學的發展性評價。
網絡教學平臺是專門為實現網絡教學而設計的系統,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支撐系統,能夠實現教學、答疑、討論、作業、自測和考試等各種教學過程。同時,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課堂教學,對發展性評價的實施可起到促進的作用,它可以使發展性評價的方式和手段從傳統手工時代步入信息時代。
一、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實施發展性評價的優點
1.時效性
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對于某些教學過程的評價可以即時反饋,從而使教師和學生及時地了解教學情況,發現問題,并進行改正。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課堂測試,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提交答案,師生可以即時得到測試結果。并且測試結果將被自動記錄在學生的相關數據庫。學生對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BBS即時發布,由其他在線的學生或教師來解疑。
2.直觀性
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用報表的形式列出某位同學的作業和每次測試的成績,也可以調出某班同學一次測試的結果,進行橫向比較,比較結果可以以像柱形圖、餅圖等圖表的形式顯示,非常直觀,根據統計結果,教師可以制作成全班學生對所學課程掌握情況的分布圖。
3.可操作性
發展性評價的理念是非常先進的,但是傳統的“記錄袋”方式操作起來比較復雜,并且往往成為“榮譽袋”,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情況,結果勢必與發展性評價的目標相背離。而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則提高了發展性評價的操作性,學生的學習進程,如課堂的測試、作業、作品、學習感受等在學生操作的時候就自動記入學生的數據庫,這其中既有成功的記錄,又有失敗的記錄,因而形成較客觀的學生發展性評價材料。
4.評價多元性
發展性評價非常重視評價的多元性。主要表現為評價主體的多元,評價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商等方式的互動,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建立學生、教師共同參與、交互評價的體系,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在網絡教學平臺中,學生評價有記錄在數據庫中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感受(自我評價),學習伙伴通過BBS對他的評論(伙伴評價),教師通過作業批改或BBS對他的評價(教師評價)等等。教師評價有撰寫教學反思(自我評價),學生通過BBS發表關于教師的評論(學生評價),以及計算機生成的班級或年級學生成績統計數據(數據評價)。
二、網絡教學平臺的基本構成
網絡教學平臺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支撐系統。它的功能設計的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過程和課堂教學的質量。一個充分考慮到發展性評價需求的網絡教學平臺一般應包括以下功能模塊:
1.教學設計模塊
供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在線備課。具體包括在線修改教學內容、教學安排和學習資源。教師根據教案,設置課堂復習、新課、練習、擴展等各學習環節的內容;以及各學習環節的學習形式。如復習是以內容呈現為主,還是以學生測試為主等。
2.自主學習模塊
供學生在課堂中查看教學內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等。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自行學習由教師提供的提高題或擴展學習內容,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多次查閱復習和新授環節的學習內容。
3.課堂管理模塊
在課堂中使用課堂網絡教學平臺,對網絡的有效控制是控制課堂紀律的關鍵,因此網絡教學平臺需要提供課堂管理功能模塊。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可以在本模塊中控制其他各功能模塊的狀態。比如在不需要學生討論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協作交流模塊關閉,使學生無法進入到討論頁面等等。這樣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與教師的授課進度保持一致,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4.作業布置/批閱模塊
作業是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評價的重要手段。課堂網絡教學平臺應該提供教師公布作業題、學生完成作業并提交、教師批改、點評作業等功能。
5.協作交流模塊
課堂網絡教學平臺應設置聊天室、論壇等子系統,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促進學生協作學習。
6.考試測試模塊
在課堂教學中,考試和測試是評價學生和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課堂網絡教學平臺的考試測試模塊應該包括考試在線組卷、在線測試、在線閱卷等功能。
7.教學評價模塊
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的教學環節,也是傳統課堂教學較難實施的環節,尤其是發展性評價的實施。但是在利用計算機程序實現的課堂網絡教學平臺中,實施教學評價(不管是過程性評價,還是終結性評價)非常簡單易行。比如在某一節課中,可以由計算機自動產生學生自測的統計結果,這樣的統計結果反饋及時,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當場發現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
三、網絡教學平臺中發展性評價的體現
發展性評價包含可量化的評價因素和非量化的評價因素兩部分,其中,可量化的評價因素包括作業完成情況與得分,測試得分,在討論區發表的文章等等;非量化的評價因素包括作業評語,自我評價量表等等。把以上評價因素組合起來,可以比較客觀地得到學生的信息,如對所學知識的認知程度,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態度,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等等。
1.學生的作業與作業成績
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可以反映學生學習態度、知識掌握程度等信息。學生每節課的作業,以及完成作業后撰寫的學習感受與心得,都將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提交到服務器數據庫中,形成學生的“電子成長記錄袋”(圖1)。教師可以根據作業情況統計表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以及不交作業的“問題學生”等(圖2)。
2.學生在線測試情況
學生在測試中的得分,可以反映學生對菜單元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學生的測試情況也保存在服務器中,記錄在學生的“電子成長記錄袋”中(圖3)。教師可以根據某學生的測試情況了解他對某單元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全班的測試情況統計表,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薄弱環節(圖4)。



此外像學生的學習筆記、學習論壇等,都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中體現。
當然,發展性評價本身包含的內容眾多,涉及面廣,因素復雜,如果需要依托網絡教學平臺更合理、科學地進行發展性評價,那就需要科學地構建評價模型,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這也是有效實施發展性評價所需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