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轉變教育理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重視實驗教學等方面,談了在新課標下初中化學教師應如何做,才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標 化學 教學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更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們一線的化學教師在新課標下直如何做呢?
一、從思想上更新教育理念
在新課改初始階段,有人覺得多問學生幾個問題,教學設計多樣化那是課改,而講課思路和方式還沿襲舊模式,視教學為結論性知識的傳授。這種唯認知教學僅僅發(fā)展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被束縛了,一些智力水平較高的學生的潛力并未發(fā)掘出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無從談起。但也有些教師完全拋棄了原有課程結構、體系,一味地追新穎。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不停地提問,學生不斷討論,看似熱鬧,但空洞乏味。新課改要求教師應改變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合作的能力,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觀和價值觀。
二、課堂教學中要轉變教學方式
1.充分認識以講為主的教學方式的弊端
(1)用教師的思路代替學生的思路。常常讓學生記現成的結論,學生缺乏親身體驗過程,沒有深刻印象,對所學知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無法將知識內化為能力,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2)缺乏針對性,不能因材施教。“以講為主”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教師很累但效果不佳。
2.新課標對教師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師在課堂中應樹立服務意識,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chuàng)”的使命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制定課堂目標,單元目標等。提出的問題應采用遞進方式進行,使學生的思維逐步得到發(fā)展。
(2)鼓勵學生質疑,開展探究教學
對于一些理論強,難理解的內容,應在必要解釋的引導下,留出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細細品味,教師不要一味地講解。給學生以發(fā)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時間,按照“觀察與問題——假設與猜測——實驗與事實——解釋與結論——表達與交流——拓展與遷移”這個過程,使學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學習注重“記憶——理解——記憶——應用”。在學習了一些知識后,學生感覺記憶得相當熟練,但一接觸題目就感覺到無從下手。教師要對一些學生易錯的、不易理解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練習,通過練習來加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
4.加強生活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新課標強調化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把教學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如:講酸堿中和時,可適當補充胃酸及一些胃藥的主要成分;講空氣污染時。增加居室污染、公共場所污染及實驗室污染等;講一氧化碳時介紹吸煙有害、煤氣中毒等。引導學生關注最新科技動態(tài),如:納米材料、復合材料等,增強學生的學習責任感,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
三、重視實驗教學
化學實驗是化學賴以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又是學習化學的媒介。學生形成化學概念、掌握實驗技能、養(yǎng)成實驗習慣和培養(yǎng)實驗能力等都要以化學實驗為基礎。化學實驗本身的實踐性和生動性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依據,也為認識的深化和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最佳的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化學實驗的特殊作用和地位,精心組織,巧妙實施各種類型的實驗,以實現化學實驗的教學價值。
總之,面對新課改,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多向有經驗的同行請教,逐漸總結出一套更好的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身的教學品位。加強自身魅力,做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設計師、實施者、締造者,在教育戰(zhàn)線上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真正地把新課改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