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它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探究式學習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并獲得結論的過程。問題是科學探究的核心,學生探究總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如果沒有發現問題,就不能提出問題,科學探究便無從談起,因此發現和提出問題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前提。同時科學探究過程是圍繞著所探究的問題展開的。正是由于有了明確的方向,使探究能沿著合理的假設走下去,即提出問題是各個探究環節的核心。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非是天生,它需要激發與培養。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說過:“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本文結合中學物理教學,淡談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的特點,讓學生完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實驗,比如在“裝滿水的杯子中放回形針”實驗,由猜想的兩三個到實際放人的二三十個,讓學生嘆為觀止;“吹不開的紙片。吹不走的乒乓球”讓學生心中頓感驚奇;“放大鏡把物體縮小了”的實驗使學生萌生疑念。教師設置這些場景誘導了學生的好奇心,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便于訓練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進一步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這樣學生的求知欲表現得更強烈,他們會主動地多思多問,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究背后的奧秘,轉變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和自覺者,進而提出更多的問題。
二、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教師通過實驗或多媒體,將學生置于一定的問題情景中,學生的大腦才會進發出火花,才會提出原來不可能提出的問題。例如,在學習“比熱容”時,教師一般都會利用多媒體創設這樣一個場景:夏天,赤著腳踩在沙灘,上和水里。教師先提出問題“感覺有什么不一樣?”引發學生思考,并提出問題。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都會做出正確的判斷“在沙灘上感覺比較燙”。同時會提出一系列的問題:“沙灘上和水里的溫度一樣嗎?”“為什么同一時刻它們的溫度不一樣呢?”“沙子和水同時吸熱升高的溫度相同嗎”“沙子和水升溫快慢相同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再來探究“沙子吸熱升溫是否比水快”的實驗,這樣學生對實驗的設計有深刻的認識。教學中只要老師注意創設讓學生質疑問難的時機,準許學生有疑就問,不怕打亂原來的教學程序,做到“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亂”。當學生能夠把心中的疑惑表達出來時,教師應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可以把他們問題篩選后再進行探究,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保持強烈的學習熱情。在這里,教師應在設計讓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情景上做文章,而不是自己去設計問題。
三、傳授提問的方法,開拓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后,并不等于就能問得恰到好處。能否問在知識的重點處、難點上,關鍵還在于讓學生掌握提問的基本方法,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慢慢培養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提高。學生首先要把觀察到的現象用問題化的方式進行陳述。例如有這樣一個場景:在汽車奔馳的高速公路上,有一塊限速牌,上面標有:“小汽車120,大卡車100”。可讓學生先陳述這個現象:高速公路上小汽車和大卡車的限速不一樣,然后把它問題化。例如可表述為:“為什么……”當然這樣問題化“為什么……”表述仍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教師要繼續引導把它演變成一個科學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思維加工后提出“是不是……”或“……怎么樣”的問,題。對比和比較是最常用的思維方式,對比即同中求異的思維,比較則是異種求同的思維。例如學生在對上述現象進行比較后可提出“是不是動能的大小不光與速度有關還與質量有關?”還可以提出“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或“如果小汽車和大卡車以相同的速度形式,哪個動能大?”在教學時要鼓勵學生深入研究,多問幾個為什么?或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學生或老師一時也想不到的問題,這是學會質疑的關鍵。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顯得“多而雜”。這時老師可以組織討論,哪些問題提得好。哪些問題不是教材的內容和重點,引導學生逐步由“多而雜”變為“少而精”。只要引導得法,學生就會逐漸養成善于質疑的好習慣。
四、改變評價方式。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
在課堂上,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后,要及時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哪怕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什么價值。也不要輕易地否定,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的尊重,讓學生產生滿足感、成功感。對于一些基礎差或膽小的同學提出問題后,多表揚、多鼓勵、多引導。教師要能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找出閃光點,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喜歡提問,才能提高提問的質量。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教師可以把問題的提出作為平時的考核評價的指標。小組探究活動的開展,對于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和評比。同時在期中,期末的檢測,在試題的命制上,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考查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檢測使評價方式呈現多元的趨勢,也促使學生不僅會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學會怎么提出問題。
提問是探究的源,發現是提問和探索的果,牛頓正是以常見的蘋果落地而提出問題,最終發現萬有引力,進而研究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總之,在教學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教師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因人而異,改革教學方法,采取科學的手段促使學生樂于提問、敢于提問、勤于提問、善于提問,讓全體學生在掌握質疑問難的方法,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力得到培養,智力得到發展,情感得以陶冶。促進他們身心素質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