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我認為素質是有一定先天因素的,但主要還是通過后天教育而逐漸形成的一系列知識技能、行為習慣、文化涵養、品質特點的綜合。教學領域內的各個學科應不失時機地滲透素質教育,使之與第二課堂、社會教育形成立體式教育環境,加速學生的成長。本文主要談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一、強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接手初一年級信息技術課時,第一節課我沒有直接介入教學內容,而是下工夫搞好“新課導言”。首先給學生播放一些有趣的動畫制作,學生們很安靜,他們的眼中充滿了好奇和驚喜,因為這和小學時的信息技術課迥然不同,他們的注意力已被這些精彩的畫面、高超的制作牢牢地吸引住了。等他們看完,我趁熱打鐵。問他們喜不喜歡?當然學生們對信息技術的渴望和喜愛溢于言表,于是我趁機給學生講解學習信息技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他們明白掌握信息技術是提高本領的一種重要方式,作為將來在各個領域應用很廣的一種重要工具,必須把它“看透”“看懂”。通過講“大道理”,使剛入學的初一新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意義有了初步認識,由此產生學習的動力,然后給學生們講解學習中的技巧以及應注意的問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使他們樹立起學好信息技術課的自信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即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模式下進一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計算機課程操作性強、更新速度快、創造性強的特點都要求我們必須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只通過自主學習,才能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識的發展更新并進一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如果單純地依靠老師的教授,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將總是有限的。例如,在學習鼠標的操作時,我讓學生玩紙牌游戲,主要甚的是讓學生熟練鼠標的操作,但當我把游戲規則告訴學生,學生在練習時提出了許多問題,例如,為什么有的紙牌一次可以翻三張,有的只可翻一張;為什么別人的紙牌背面花色是那樣的,而我的是這樣的……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學生不但掌握了鼠標的操作方法,還學會了,—些關于菜單的知識,真可謂一舉數得。
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說到審美情趣,也許有些老師很驚訝。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還需要“審美”?
因為我們所講的內容涉及到電子文稿的排版、演示文稿的制作……這些都需要圖片、文字、背景等等的修飾、搭配,而一篇圖文并茂的文章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見縫插針,不失時機地進行美學教育。如與美術老師配合,讓學生把美術作業帶人微機課堂。我要求同學們在計算機上用不同的畫法來完成美術作業。同學們看到自己的美術作品出現在計算機屏幕上,興奮極了。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特別重視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過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自我,個性具有鮮明的特征,每個學生都是探索的主體,具有創新精神。每個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體驗,思維具有獨特性和創新性。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已不再是傳統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系,雨是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學生也有自己的專長,真正做到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