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適應21世紀快速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新觀念、創新、參與、自主、實踐
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新和實踐,實踐是創新的手段,創新則以人為本。必須落實到學生身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有利于學生將來的工作。這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社會、民族賦予我們的一項嶄新的課題。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教育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還未徹底改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二是翻譯式,灌輸式教學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學生英語學習實踐的缺少,教學內容死,學生參與面窄,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和提高。當今的科技日新月異,經濟的迅速發展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我們必須為培養具有國際化文化意識的、能夠適應國內外多種變化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外語人才打好基礎。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求知和創新欲望
面向全體學生,激發興趣。讓大家說,讓大家講,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他們思維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自主學習。例如,在新課標第一冊下在教“現在進行時態”。這對剛剛接觸英語的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和掌握。首先我給同學們布置好預習內容,在課堂上由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自己來尋找答案,我也參與到學生中與他們一起探討,一起找規律:在尋找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不但要說,而且還有創新思維,由一部分同學表演,那些幽默滑稽的肢體語言和動作讓其他學生們在陣陣愉快的笑聲中,輕而易舉地理解并掌握了這個時態。課后又讓學生們運用這一時態看圖問答,學生們的創造欲望得到了有效啟動。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們在和諧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從而由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地學習,輕松地學習。
二、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
優化課堂教學,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教給學生良好學習方法,使他們終生受益。要讓學生明白“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之以漁方能終生享用。”在教學中我是這樣來啟迪他們創新思維的:
1.善于總結
運用類比、聯想,訓練發散性思維。運用歸納、總結,訓練聚會性思維。例如在七年級下對人物進行描述。當我在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們把有關描寫人物的形容詞找出來。學生們在尋找中興趣非常濃厚,情緒也高漲,當他們利用這些形容詞來描述人物時,他們就有一種滿足感,認為自己很了不起,能夠說出人的長相。如:I'm of medium height.I have long curly hair.I'm good-looking,but a little bit quiet,再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述,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2.注重實踐
改變以往傳統的教法,要求教師必須采取更加生動、活潑的教法,利用提問式、討論、辯論雙邊交流等課堂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堅持每天在課前進行五分鐘對話練習,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進行語言交際。這樣,不僅渲染了用英語交際的氛圍,使學生們感到輕松愉快,而且沒有壓力地把學生帶入學習英語的語境中訓練了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能力,豐富和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實踐證明,運用這樣的教學進行英語教學,學生不僅在聽說方面的交際能力大大增強,同時也促進了讀寫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以前被動的聽講者轉換為積極的參與者;他們的主動學習意識得到充分的發揮與尊重,從而增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增強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