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表情達意的交際工具,具備較強的文字運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筆半天寫不出一個字,引用學生的活就是“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樂趣,使學生下筆有神,樂寫、善寫作文呢?我總結了以下兒點:
一、積累材料,豐富文庫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文學寶庫里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語言華麗多彩;生動活潑。內容深邃,意義深遠。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他們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范圍不作限制,越廣泛越好。教育學生隨身準備一個記錄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錄下來,隨時積累寫作素材。另一方面,教會學生從社會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們留意身邊的任何事,學會評價、鑒賞美丑、善惡、人生世態。盡可能創造條件,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會,多接觸大自然,使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這樣,使學生不但會學習、能分析,而且見多識廣,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
二、有感而發。緣事而發,積極寫作
“文學貴為有感而發,緣事而發。”有許多學生寫作時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他們總認為要寫有意義的事,要寫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對于雞毛蒜皮、瑣碎小事則感到沒必要寫,沒有內容寫。這說明了學生對生活缺乏體驗,心中缺少對生活真切的感受。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我認為要激發學生生活聯想,形成生活積淀。生活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寶庫,我們身邊每天發生著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做到“日憶”,即每日一憶,對當天發生的事情進行一次回憶,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為作文素材。每天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經歷的事情在腦海里演一遍電影——這是會想,把有意義的事情挑選出來,思考可以把它寫成什么作文——這是記得。為了帶動全班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日憶,我經常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比賽,看看誰說得數量多,質量高。比賽時,我總是以身作則,跟學生一起參賽,說說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寫成作文。他們聽了,心悅誠服,大受啟發,爭相發言。也有的學生對“有意義”理解很狹隘,以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義。其實不然,凡是對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對事物的認識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比如:因為“我上課說話,插嘴,不遵守紀律,被老師批評了,這是壞事,但是有意義,它使我”認識到我做錯了;班里的兩名同學打架,這是壞事,但是它使“我”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要求學生把這些事情記敘下來,積極動腦,寫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這些框框,學生紛紛開始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變得有意義起來,這就為作文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材料寶庫,不再為無事可寫發愁了。
三、等級打分,激勵學生
具體做法是將作文分為A、B、C、D四級。在笫一次評級時,教師一是控制A級人數,只有極個別優秀作文可打A級,修改后有進步的可升級。對那些作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善于抓住進步點,閃光點,稍有進步便予以升級。同時輔以“表揚信”等通知家長的形式,家校結合,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持久寫作興趣。
四、師生同評,寫有所成
現代教育飛速發展,教育觀念也有了本質的改變,提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丁主體地位,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一個有意識、有自覺性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生活經歷以及個性特征、知識水平、人格尊嚴。因此,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與學生平等相處,在課堂上形成平等、朋友關系。講評時,教師當堂宣讀學生寫的作文,引導他們仔細聆聽,說說哪些作文寫得好,為什么?啟發學生評價。學生興趣激發了,都積極踴躍發言,教師再宣讀作文評語,學生驚訝的發現自己的評價與教師的有的有異曲同工:之妙。教師適當給予表揚、鼓勵,不失時機地說上一段話:“同學們都很聰明,都能當小老師了。下面,老師再念一些文章,看看哪位醫生火眼金睛,能找到病癥所在。”學生們思維活躍了,每篇文章所存在的毛病都被他們發現了。教師再給優秀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舞臺,使小作者通過面對全體學生朗讀優秀習作,產生一定的成功感。寫作中存在毛病的學生通過師生同評這一過程,找到了批漏,就會仔細回憶,開動腦筋,認真寫好自己的作文。而那些經常被教師、同學大力褒獎的學生,就會產生一定的成功感、榮譽感,會更有信心,爭取繼續寫山佳作。班級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喜歡作文的氛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長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練筆,一定能培養出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