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必須在充分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前提下,為學生構建好主動參與、勇于探究、合作競爭學習的新模式。
一、充分運用地圖。讓學生學會學習
教材的教學過程中,盡量地減少教師的講述,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上獲取知識,從而逐漸樹立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
1.運用地圖,讓學生主動信息
在“大洲和大洋”的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熟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輪廓特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活動:
(1)讀圖搶答:擬出下面幾個問題:“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哪些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橫穿哪些大洲的大陸?哪個大陸主要分布在寒帶?哪個大陸主要分布在熱帶?”讓學生搶答,激發學生潛在的競爭意識和求知欲。
(2)猜圖游戲:逐個展示各大洲的輪廓圖,讓學生猜猜它們分別是哪個大洲,獎勵優勝者,并作為平時考核成績。通過游戲,加深了對各大洲的輪廓特點的記憶。
(3)分組合作拼圖比賽:學生自制各大洲輪廓圖,展開拼圖比賽,看哪個組做到快、準、美。
2.讓學生在閱讀地圖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獲取信息的方法
學習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時,教師先指導學生觀察圖例,并指出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氣候類型,再讓學生觀察圖中各種色彩的分布地區。同時,因材施教,不斷地鼓勵基礎較差、讀圖能力較弱的學生,為他們設計難度較小可操作性強的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讀圖用圖的良好習慣。
3.利用地圖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城市和城市化”的教學中,讓學生思考:“你附近的農村是否有人遷到周圍的小城鎮或城市?他們遷往城市的目的是什么?地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什么現象?這種人口的遷移有何利弊?……”。然后,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模仿圖中不同的角色進城時的語言,說明各自進城的目的,使學生明確不同的人向城市遷移的動機不盡相同。通過學生如身臨其境般的體驗,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和表達能力。
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合作競爭
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發展為主”的理念,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他們得到充分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常采用如下兩種形式。
1.讓學生在合作競爭活動中學習
在學生學習了“地圖”的知識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競爭的活動,主題是繪制學校平面圖,看哪個小組繪制得最準、最快、最合理。在觀察測量的基礎上,分組討論,準備好各種繪圖工具,確定了繪圖的比例尺、基本圖例、指向標和圖幅的大小。最后各小組繪制出了相當準確的校園平面圖。
2.讓學生在學習中合作競爭
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認識和發展的主體,“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學會求知。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中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時,可以綜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三、初步開展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探究式學習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及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收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了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學習模式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競爭,勇于探索自然和社會科學奧秘;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創設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了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了學生充分、能動、全面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