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與書面英語的結合,讓學生的英語學習變得更能動、實用,為他們在以后英語的使用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英語口語 能力培養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英語的目的在于多掌握一種交流工具。因此,口語能力的培養便成為英語學習中的重中之重,而口語是交際學習的基礎。那么,作為中學英語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呢?本文就此問題與各位共同探討。
一、營造英語口語表達的氛圍
近年來,不少教師對如何營造英語口語表達的氛圍做了積極和有益的探索。這種氛圍包含一些三個方面:
1.用英語組織教學,對學生進行語言熏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只有教師首先帶頭說英語,才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示范和榜樣,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說的欲望。
2.創設的情景,營造自由與和諧的學習氣氛。在實施任務型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愉快的情感體驗,和諧的創新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會感到心里的安全與自由,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觀察思考,才會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言而不盡;學生群體才會有群情激動,才會出現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創造欲望和行為才能得到激發,課堂教學才會充滿活力、智慧和情趣。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口語表達氛同。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師生平等和教學民主。寬松的語言表達氛圍是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氣氛的調控和渲染來營造的。在口語活動中,也能夠建立一種互相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置于一種敢想、敢說的學習氣氛中;同時應形成一種師生和生生的多元互動的交際方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口語活動中來。
二、關注每個學生,引導學生養成用英語主動交際的習慣
前面提到,學生應主動參與到口語活動中來,首先教師應關注每個學生。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是樂于嘗試用英語進行簡單交際的。但這也并不是一概而論,有的學生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或常被老師忽視而不愿開口,他們已習慣這種方式,因此有時甚至故意躲避老師提問,更不要說去主動發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盡可能將一些難度較低的任務交給他們,并為他們的順利完成任務創設條件,給予獎勵。培養學生主動交際的意識是養成主動交際習慣的前提。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給所有的學生同樣的材料,但設計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也可以給不同的學生不同程度的材料,執行共同的任務,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各盡其職,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際范圍不空泛,使得學生養成主動交際的習慣,才能使其在交際中學會交際,訓練和提高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
三、鼓勵與糾錯合理分配,為學生打下勝利的心理戰
其實,在開始進行口語訓練或主動進行交際時,學生們的心理都是非常脆弱的,總怕開口說錯或說不好。因此,無論學生回答或完成任務的好壞,都應給予鼓勵,并在表揚后提出糾錯給予建議。事實證明,學生學習英語愿意嘗試,接受鼓勵后會繼續嘗試,以滿足中的成功感。因此,合理使用鼓勵與糾錯能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布置課后口語作業,為學生課堂張口做鋪墊
有的學生之所以上課不敢開口時因為總怕錯,除了多做鼓勵,另一個途徑就是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為積極主動的學生布置個人口語練習,多為自我介紹、小故事等形式。而針對心理素質差或個人表現能力差的同學,則為他們設置一些群體活動的對話、集體講述、分角色等練習。這樣在課堂上他們則是有備而來,不會擔心自己的臨場發揮出問題。在復述活動中,也可以利用早讀的時間先為學生們做出示范,講解重點短語和短文大意,充分發揮學生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構思文章,而后在課堂上復述活動則會變得更豐富多彩,而不是完全以課文為主的死記硬背了。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與書面英語的結合,讓學生的英語學習變得更能動、實用,為他們在以后英語的使用中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