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全面發展的21世紀人才,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要發展學生的特長。在小學階段,學校的教育應該尊重學生的特長,積極提供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只有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才會更加主動地去發展自己的特長,從而在學校這個群體中形成一個普遍的樂觀向上的學習氛圍。
一、注重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剖析特長生的評定標準
個性差異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穩定的心理特點上的差異,它主要包括個體在氣質、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個性差異不僅表現為學生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點,而且也表現為同一特點的不同水平。正因為存在著個性差異,才會產生所謂的特長生。那么,怎樣的學生才算是特長生呢?以數學為例,我覺得要以這幾個方面為標準:首先,要對數學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有喜歡才會比別人更專注于數學研究,主動去了解書本以外的數學知識,在廣闊的數學知識海洋中邀游,不斷的去充實提高自己。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通過對數學未來發展的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從而全面的提高自己的數學特長。其次,要有較強的數學應用能力。一般來說,一個學生的數學成績的好壞,跟其思維能力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思維并非神秘之物,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的普遍心理現象,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與應用。有了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最后,要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去獲得好的成績。有了良好的思維能力,有了扎實的數學知識,但不能發揮出來,表現出你的超強數學能力,那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數學書呆子罷了,出成績也是衡量一個特長生的重要方面。
二、加深對特長生特點的了解。以達到揚長避短的作用
首先,作為一名特長生,他的智力和智商必須在其他學生當中是較為出類拔萃的。作為數學特長生,他們在數學方面有著良好的素養,有著較強的學習能力,先天對數學有著很強的敏感性。由于他們對學習數學的強烈興趣,往往能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一名數學特長生,遇到不會的數學問題,總會打破砂鍋問到底,不解決絕不罷休,而且做題會比其他學生更加仔細,成績當然也會更加優異了。
其次,我們不能只看到這些特長生的優點,就一味地去寵著他們,而應該更客觀地對待他們。誠然,老師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會更加偏愛和縱容,這也就容易造成這些學生的個性的改變。在一些班級中,優等生驕傲自滿,目空一切。自以為是的現象是司空見慣的。如果一遇到真正的挫折就會一蹶不振。因此,我們作為教師必須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使他們能揚長避短,不斷進步。
三、抓住特長生的優勢。掌握培養特長生的方法
如何既滿足普通學生的基本需求,又不會打擊特長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其一,課堂上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下,告別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的主體不再是喋喋不休的教師,而應該是以廣大學生為主體。我們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去摸索,讓他們在各自的學習中,不必分出三六九等,不會因個性、能力的差異存在知識的重疊。其二,積極開展一些能充分展現個人魅力的課外活動。如“知識競賽”、“腦筋急轉彎”、“推選‘小能手”’等等。這不僅給了他們一展身手的機會,讓他們能在這些活動中盡情的展示自己,突出自己,而且還進一步發揮了他們的特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樂于繼續努力,爭取更優異的成績。其三,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由于特長生的智力一般都比別的同學高,他們掌握的知識往往比別人多,比別人難,因而,教師布置課外作業就必須更有針對性,要做到有難有易,因材施教。給特長生適當的增加作業的難度能讓他們覺得更有挑戰性,更樂于去鉆研。其四,做好特長生的思想教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免他們走進性格的誤區,走上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