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研究物理問題的根本方法是進行觀察和實驗。從新課改初中物理教材看,知識的呈現主要是通過實驗手段再現,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經過教師的分析、引導,上升到理性認識,內化為學生的知識。因此,實驗是學生探索物理規(guī)律、認識物理世界的最基本的手段。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呢?我認為出路在于課堂教學改革,從現階段的物理教學現狀來看:“教師講學生聽…課內不足課外補”的現象較為普遍。這種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思想負擔重,學習效率低的惡果,嚴重地制約著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要對物理課堂進行改革,向45分鐘要質量、要效益。從我校現狀而言,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人手。
一、課堂教學必須既傳授知識,又傳授教法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新的熱點。未來的社會將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觀念已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接受。因此學校一定為受教育者的學習打好基礎,使其掌握離開學校以后繼續(xù)學習的能力。
教會學生學習必須重視方法的傳授。把學習的方法,思維的方法教給學生。我們的校長講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考慮學生學習方法的問題,采取的教學方法,必須能促進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領悟和掌握。教法一定為學法服務。
我們目前的教學,偏重了雙基。但我們也看到了這種現狀,有些學生,特別是女學生,“雙基”比較牢固,但成績一直不理想。這種現狀就是在抓雙基的同時,忽略了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注重傳授知識,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而傳授學生學習方法,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是提高課堂效益的根本。也就是現在應從注入式教學觀向培育式教學觀改進。
二、課堂教學必須增加密度,加快節(jié)奏
增加密度不是指教學內容絕對量的增加,把幾節(jié)課的內容合起來一起上,我認為他應該這樣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增加學生的思維活動量,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使教師把書本知識爵傳授過程轉化為教師指導下的科學發(fā)現過程,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變化,從而領會知識,掌握知識。加快節(jié)奏也不是在課堂中匆匆忙忙把盡量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它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認識活動中不能在原地踏步,盡量地減少不必要的重復,使學生在45分鐘的絕大時間中處于積極的思維中。
物理作為一門基礎綜合學科,它的基礎不僅體現在知識方面,而且更重要在科學思維的方法方面。增大密度,加快節(jié)奏。根本點于在于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中要使學生思維處于主動的、積極的狀態(tài)。
三、運用現代手段,突破教學難點
利用CAI(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物理表象,有利于學生掌握概念、規(guī)律,有利于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解答題目物理表象基本特征具有直觀性、概括性。我們知道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規(guī)律、公式定理的學習中,首先是通過文字的描述,使學生形成物理表象,在此基礎上進行形象思維和再造想象,再進行抽象思維形成物理概念,或歸納、綜合,得出物理規(guī)律。針對我校學生空間思維、抽象思維能力差的事實。就為CAI(計算機輔助教學)介入提供了舞臺,利用CAI強大的計算機和動畫功能就能艱好地彌補語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使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鮮明生動的表象,便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理性思維。平時我們將結合解答題目的關鍵和難點在物理過程中分析,利用動畫技術,就可以很好地演示整個物理過程,而且我們在動畫中插入幾個控制點,就可以很容易地分析物理過程的各個階段。能夠引導學生重視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物理思維和物理方法。
綜上所述,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必須進行教研教改,當然創(chuàng)造或改進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只要我們全體教師共同努力,發(fā)揮群體智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挖掘自己的潛能,一定會有所作為的。也只有進行教研教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才能適應新時代對我們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