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弊”已經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大到國家等級考試,小到市縣的統考、模擬考,無處不在。雖然各級新聞媒體多次給以曝光,仍有部分人以身試法。這對真正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在校學生身心健康和發展無疑是不利的。社會的大氣候也影響了校園的小環境,現在學校的各種考試如期中測試、期末統考,甚至平時任課教師單元測試都采取了種種措施:桌兜朝前、單人單桌、拉開距離、嚴肅考場紀律,兩至三個老師監考等等。最終的考試成績出來,仍有部分教師慨嘆:“這位同學是抄的”“他的成績不真實”,面對這種情況,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如何看待,如何使學生找回真實的自我呢?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合理的解決辦法。
一、加強人格修養。凈化學生心靈
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格養育的圣殿。在課堂教學中挖掘豐富的道德因素,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坦誠面對人生。同時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的增長過程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的心靈得到洗滌,會對他人有愛心,對社會有責任感,就會以一個誠實的心態來面對各類考試。
二、面對作弊學生。給予“激勵”
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對在考試后發現明顯有作弊行為的學生不能單純地批評了事。可以在本班甚至本年級給予表揚,如“你答得真不錯”“你讓老師很意外”“有的學生不相信你,你相信自己嗎?”“以后你還會給老師—個驚喜嗎?”等等。面對老師的期盼和鼓勵,學生的心靈也會受到震撼,可能有慚愧,也可能有感激,進而對所學學科產生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老師用“心”施教,學生才會對所學知識越來越積極,對學科學習的信心越來越強。教師的激勵與尊重,會使學生把—個真實的自己展示在老師面前。
三、關注學生點滴進步,培養學生求實意識
學生的發展是有巨大潛能的,教師應看到學生是有培養前途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緊張水平與活動效果呈正態分布關系。這就是說,緊張水平過低和過高,都不利于提高活動的效率,而適度的心理緊張,對人所從事的活動會起激勵作用,并產生良好的活動效果。所以每次考試后都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找到他的一點點進步,甚至是“虛假”的進步,給以贊賞,一點一點的鼓勵,潛移默化的引導,會使學生充滿信心,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也會獲得成功。同時,學生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是一個不成熟的人。因此。不能只看到他的“作弊”行為,而應看到他有一種追求進步,不甘落后的心理,適時地給予幫助,教會他學習方法,教會他復習方法。最好能按各科教學大綱與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決不能憑僥幸心理靠押題取勝。比如:給他介紹有明顯進步的學生在學習上的不同之處,介紹逆境中仍堅持不懈努力學習的典型事例。培養他在學業上的求實和務實,使他沿著健康的軌道成長,自然也會丟棄抄襲的惡習。
還社會一個晴朗的天空。還校園一片純凈的土地,從現在抓起,從學生人手,從改變評價體制做起,讓他們堅信學習沒有捷徑,前途沒有不勞而獲。只有憑借自己的努力,才能開創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