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教學情景就是學習的課堂氛圍。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不僅可以使教學變得非常有趣,而且能夠很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求知欲,它與實際的語言交際的情景——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語境結合起來構成學生學習、運用外語的外部條件。
一、采用多姿多彩的導入形式。創造課堂教學情景
課堂教學導人有時也稱作熱身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廣泛采用的導人法有多種,如:事例導人、問題導人、妙語導人、審題導入、自薦導人等。對中學生學習英語而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敢于標新立異,創造多姿多彩的課堂教學導人形式,從聽聽說說、玩玩唱唱中引入課文,讓學生盡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教學情景的展開做好鋪墊。
例如:高二第五單元第二課:《卓別林》(Charlie Chaphn),該課主要介紹卓別林的生平,按照舊的教學模式,其步驟往往是:學生快速閱讀——做閱讀理解題——教師講解文中的語言點。這樣陳舊的教學法,學生昕來索然無昧,更嚴重的是會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結合卓別林表演藝術的特點,我采用了以下導人方式:播放一段輕松的小夜曲,隨著婉轉的音樂,拉開了當天熱身活動的序幕;緊接著馬上把音樂換成刺激的、能引起強烈情緒的勁歌,受音樂的感染,我情不自禁地模仿了一個迪斯科舞步。學生們高聲叫好,群情激奮;然后我要求他們上講臺盡可能別出心裁地走出與眾不同的步態,學生們爭先恐后展開競爭,其中有個女生走的模特步,其神態與形象簡直令人拍手叫絕,有個男生模仿卓別林的步態也使人捧腹大笑;這時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學網絡,播放幾個卓別林的電影鏡頭,學生的情緒被高度激活,這樣就為順利完成課文學習作好了充分準備。這時就要盡快地把學生心理活動引向教學主題。成功的熱身活動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喚起了他們閱讀課文、掌握主題內容、語言知識的興趣,全身心投入交際活動中。
二、以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為中心。營建課堂教學情景
教學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為達到教學目的而精心設計的一系列有組織、有目的的行為和動作,是將行為活動同思維活動結合起來的運動形式。如:游戲、角色表演、猜謎、采訪、分組競賽等。教學活動把教材內容中那些抽象的結論具體化、直觀化,創造出更加生動形象的語言活動環境。如教高二第三單元《體態語》(Body language)一課時,我采用體態語,各組同學參與競猜。學生們豐富的表情、夸張而恰當的形體動作使課堂氣氛極為活躍,在這游戲似的課堂活動中,同學們無形中消除了拘謹和不安的心理,對課文主題有了更生動形象的認識。
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較好地開發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當然,應根據教學主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選用適當的活動形式,從而營建出理想的教學情景。
三、補充相關詞語,深化課堂教學情景
準確及時地補充與主題相關的詞語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它可以對教學情景進行深化和調整。
在高一第十一單元《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一課中,我采用了以下手法補充相關詞語:首先,告訴學生當今存在著許多不同的音樂形式,然后播放磁帶,讓學生說出所聽音樂形式的英文名稱,如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輕音樂(Light Music),爵士樂(Jazz),古典樂(Classical Music),搖滾樂(Rock Music)等,這些補充使學生在樂曲中輕松愉快地掌握了主要的音樂類型及英語名稱,為下一步教學的話題——\"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best and tell us the reason?”(你喜歡哪種音樂形式并告知原因)中有可能出現的語言障礙掃清了道路。
四、以思考題為線索,呼應課堂教學情景
每單元課題完成后,教師應巧設思考題,引發學生思考。如高一第十九單元《工作》(Jobs)一課講述的是職業婦女為獲得一,份滿意的工作而女扮男裝,遭遇車禍而事情敗露后,公司老板對其去留問題與下屬開展的一系列爭論的故事。結合主題我設置了兩個思考題:1.What do you think ofsex-discrimination?(你對性別歧視有何看法?)2.Is there any sex-discrimination inChina?(中國存在性別歧視嗎?)對這一類社會性問題的探討,高中生本來就有獨立的觀察和見解。再加上通過課前一定的準備,他們的看法往往會有相當的深度。由于思考題貼近現實,討論起來如同身受,加之允許在英文卡殼時使用漢語,大大減輕了學生怕詞不達意的焦慮,因此發言十分活躍。這類思考題的討論,我往往作為每單元的最后一課——鞏固課的課堂教學活動來開展,因此,在深化課文主題的同時,通過教學情景的呼應和深化,又復習、鞏固了課文知識。通過這些討論,學生相互啟發,開拓思路,學習中成功的體驗使他們對自己能圓滿地完成任務更加充滿了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