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19課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薪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品讀語言文字,感受錢學森的杰出才華和強烈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品讀描寫人物語言、行為、內心活動的文字,感受錢學森的杰出才華和強烈的愛國情懷。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錢學森的資料,教師制作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啟引,初步感知人物
1.當人們談及中國載人航天,你會想起誰?(出示、生讀: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但老師此時常常會想起另一個人,想起一個剛從我們身邊離去的老人,想起“感動中國2007\"頒獎典禮中的那個場面(播放:頒獎片斷,定格于頒獎辭)。知道他是誰嗎?板書課題:錢學森。
2.交流資料,結合視頻,用簡潔的話說說錢學森給你留下的印象。
3.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錢學森》,讀完課文,相信你對他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以孩子心中的英雄激發情感,以頒獎盛況提升情感,以一句話介紹感知人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距離。】
二、走進文本,感受人物品質
1.大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你覺得錢學森的才華怎么樣?用“u”畫出有關句子。
(2)錢學森對祖國有著怎樣的情感?用“———畫出描寫他心理活動的句子。
2.讀書、自學。
【高年級學生已具有自學生字詞的能力,初讀課文的大聲朗讀。伺時有利于實現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目標。學生帶著目的讀書,又為下一步品讀語言文字,感受人物杰出的才華和強烈的愛國情懷做好了鋪墊。】
3.交流感悟:
(1)感悟錢學森才華杰出
你覺得錢學森才華怎樣?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①交流出示:
A:錢學森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成為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B:聽說錢學森準備回國。“……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
c:錢學森回國后,……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②品讀感悟:
品讀句段A:
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錢學森杰出的才華?
抓住“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品悟。
a.了解馮·卡門教授是怎樣—個人?(出示馮·卡門資料)
b.錢學森能成為他的學生,說明什么?僅僅是成了他的“學生”嗎?感受到了什么?
c.是怎樣的學生和助手?體會“最得意”和“最得力”,感受杰出的才華。
d.感情朗讀,體會杰出,表達敬佩之情。
e.小結學法: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感受人物特點。
【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特別是寫人的文章,更有利于學生把握人物特點。授之于漁,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大有裨益。】
品讀句段B:
過渡:如果說第一段文字是直接描寫了錢學森杰出的才華,那么這第二段文字則是從側面間接描寫了錢學森才華的杰出(出示B,齊讀,運用抓關鍵詞句品讀的方法感悟杰出才華)。
a.“抵得上五個師”
點撥:一個師多少人?五個師多少人?一個錢學森抵五個師!感